购书、看展、读建筑,“淘书乐”3.0升级亮相华政湾,百年学府中感受双重阅读魅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5-10-17 19:05

摘要: 在百年校园的砖瓦与廊柱间感受知识的代际循环,体悟文明在古老空间中的新生。

2025上海书展“旧书新知·淘书乐”3.0升级版市集,日前于苏河华政湾全新启航。活动以“阅读书本,也阅读建筑”为主题,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历史建筑群中展开一场独特的“双重阅读”:读者不仅可以淘书、赏书,更能在百年校园的砖瓦与廊柱间感受知识的代际循环,体悟文明在古老空间中的新生。


阅读与城市记忆:书香在华政园中流动


本次市集由上海书展主办,经过深度策划,集结两万余种古籍文献与民国书刊,近三千种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历史、少儿与生活科普类图书低至三折特惠亮相,另有近百种由上海与香港三联书店提供的港台版热销书低至五折。为了呼应华政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历史建筑特色,市集特别展示了上海图书公司馆藏的稀缺古旧书刊。这些典籍不仅记录了城市与建筑的演变,也见证了知识在时间长河中的流动与更新。


“淘书乐”市集自创办以来,已成为上海书展的特色品牌。本次升级版不仅延续了旧书流转的传统,更让阅读与空间叙事相互交织。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如今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读者得以在“历史现场”中沉浸式阅读。


本次旧书市集升级版,不仅延续了旧书流转的传统,更让阅读与空间叙事相互交织。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活动期间,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以“从圣约翰大学看上海文化的特质”为题开讲,带领读者重温这所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名校如何塑造了上海的文化气质。同期,24号楼举办“凝固的史书:建筑、方志与经济文献中的近代中国”主题展,展出珍贵的建筑图录、地方志与经济期刊;26、27号楼则开放“奥运从这里出发”展览,让人们在书页与建筑之间,重温上海的开放精神与时代脉动。


读者正在淘旧书。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在书香氤氲的华政园中,记者遇到一位来自上海中学的语文教师王老师,她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华政,在这个八月份的书展上,和淘书的见面让我特别开心。”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喜欢淘旧书,因为旧书“往往带着历史的印记,有的甚至是半个世纪前的出版物,还有一些是名人的回忆录,从书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这些记忆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特别有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们更立体地了解历史人物。”她笑着补充道:“这样的活动特别好,价格实惠,几百块钱就能挑上一堆喜欢的书,这里面承载的是历史的墨香,读起来也是余韵犹存。”


从书页到文创:让历史“轻巧”落地


今年的“旧书新知·淘书乐”还推出了“书香车轮”与旧书收购服务,以复古三轮车的形式重现老上海街头“收旧书”的温情记忆。通过线上估价、预约上门等现代化方式,学者的专著、学生的启蒙读物、居民家的旧刊物得以重新汇入城市的知识循环,形成生动的阅读生态。


活动现场同时集结近700种文创产品,展示了历史文化的多元表达:从“古籍有礼”系列的民国期刊冰箱贴,到“岁月留声”唱片文创《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再到电影《长安的荔枝》主题纪念品与中共一大纪念馆文创,让历史在当代生活中重新“发声”。上海图书公司古籍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朱静也在现场演示古籍修复与雕版印刷技艺,吸引众多年轻观众驻足观看。


此外,主办方特别设计了以华东政法大学历史建筑群为蓝本的“华政印章”,将“阅读书本”与“阅读建筑”的理念凝于方寸之间。旧书市集自十三季以来的全部纪念章也首次集结,供读者免费盖印收藏。


在百年校园的拱廊与书摊之间,书香与咖啡香交织。读者边喝咖啡边淘书,扫码即可自助下单,带走“不期而遇的惊喜”。新推出的“读书人盲盒”更让阅读充满未知与乐趣,几十种人文社科类主题书籍同样等待“缘分认领”。


读者在选购旧书。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主办方表示,本次“旧书新知·淘书乐”3.0升级版,不仅是一场旧书流转的市集,更是一场城市记忆的集体回望。它让阅读回到生活,让历史走进当下,也让这座城市在翻阅与重读中,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文化精神。



头图为“淘书乐”3.0升级版,亮相苏河华政湾。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
摄 像:颜筱依,唐一泓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25环崇明岛女子公路世巡赛开...

视觉 | 高温与网球交织热浪,黑...

首届“2025上海青浦水岸音乐节...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