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精神,上海体育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动科技赋能体育发展。
10月25日,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上海体育大学举办了“上体体育大模型2.0”发布会暨首届上海体育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冠军争夺赛。活动全面展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事业的最新实践,共绘智慧体育未来发展新图景。
张雨霏发来了感谢视频
上海体育大学近年来先后与百度、上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智慧体育发展。在同城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协力支持下,上海体育大学在体育人工智能创新上跑出“加速度”。
上体体育大模型1.0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成为体育垂直领域的重要大模型,它的应用不仅覆盖了体能训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日常运动场景,更深度服务多支国家队的日常训练与奥运备战,助力运动健儿们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屡创佳绩。在2.0发布之前,国家游泳队总教练崔登荣、奥运冠军张雨霏都特意发来了感谢视频。
乒乓球机器人已在中国乒乓球学院运用多年。上体供图
上体-百度飞桨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代表卢飞翔和智慧体育工程学院院长傅维杰共同介绍了上体体育大模型2.0版本的研发背景和现有功能。该版本依托“基座模型、多模态融合、知识增强、跨学科交互、嵌入式应用”五大核心技术升级,重点拓展了“竞技体育、全民健康、文化传播、体育赛事”四大应用场景,推动模型能力向实际应用的深度转化。
多款最新科技产品集中展示
傅维杰介绍,上体体育大模型2.0不仅是技术迭代的重要成果,更是体育行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实践。未来,它将陆续免费开放,以科技赋能体育,在竞技突破、文化传承、健康促进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科技力量助推中国体育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学生在现场体验篮球一体机。上体供图
除上体体育大模型外,具身智能机器人、乒乓球机器人、武术人工智能化评教系统、神经增能、篮球一体机、青少年体育智能评测软硬一体机、激光雷达羽毛球训练分析系统等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事业的最新科技产品在发布会现场进行了集中展示。
武术自动打分系统。上体供图
发布会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物理治疗学系终身教授于冰和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资深数据分析师沈以宁(EugeneShen)分别以“田径项目科技助力的实践与思考”和“团队体育项目的表现数据分析”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推进“体育+人工智能”交叉创新
本次活动上,还举办了首届上海体育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冠军争夺赛。大赛自2025年9月启动以来,吸引众多高校团队与科研力量参与,经过多轮严格评审与现场激烈角逐,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的作品《羽光之眼:基于多模态融合的智能羽毛球技战术解析引擎》获得冠军,来自深圳智洞科技有限公司的作品《人类运动数据平台》获得亚军,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作品《青少年足部健康早筛与个性化干预系统-AI赋能的数字健康解决方案》获得季军。
斩获首届上海体育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的激光雷达羽毛球系统。上体供图
近年来,上海体育大学持续推进“体育+人工智能”交叉创新,通过创建智慧体育工程学院和交叉科学研究院,以“支撑国家体育战略、引领智慧体育发展”为定位,从学科体系、师资团队、科研平台三方面发力,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格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上体-百度飞桨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在可穿戴设备、智慧运动空间、AI裁判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同时为体育领域培养高层次交叉型人才。
未来,上海体育大学将持续迭代升级上体体育大模型,打造开放、共享、安全的体育人工智能生态,深化“体育+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高校担当。
头图为卢飞翔和傅维杰共同介绍了上体体育大模型2.0版本的研发背景和现有功能。上体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