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同心,一脉相承。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奥体中心拉开帷幕,75分钟的开幕式简约而不简单,以科技与传统相融合的方式,彰显粤港澳“三地同心”的理念,充分展示粤港澳三地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
非遗文化的大展示
开幕式在晚上8时开始,在仪式正式进行前一个多小时,充分调动观众气氛的暖场表演率先登场。
暖场节目分为“潮起”“声漾”“雄风”“筑梦”四个篇章,舞狮、粤剧、潮剧、汉剧、节令鼓等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依次登场。
观众气氛热烈。新华社图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还用无人机展现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广州“小蛮腰”等标志性元素,展现粤港澳传统与现代交融、体育与艺术共生的繁荣图景。
现场观众的总体感受是,节目设计非常“年轻化”,通过芭蕾、街舞、交响乐等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共鸣。
古今对话的艺术盛宴
开幕式环节,各省市依次登场后,文艺演出通过“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将岭南醒狮、粤剧水袖、龙舟竞渡、中华战舞等传统文化元素,与人工智能、VR、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场“古今对话”的沉浸式艺术盛宴。
吉祥物现场互动。新华社图
醒狮是粤港澳当地的一大特色,当鼓点响起,醒狮跃起,现场表演与AIGC、VR技术相互交融。同时,英歌锣鼓搭配全息投影,龙舟竞渡场景通过AR技术“划”入观众席。
粤剧、咏春、麒麟等广为人知的传统元素,广绣的精美纹样、广珐琅的流光溢彩、嵌瓷的立体拼贴等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符号,都在现场通过不同形式创新设计后焕发新意,让观众大饱眼福。
踏浪点燃“同心圆”
每一次的大型综合运动员,主火炬如何点燃都是绝对的核心机密,也是最具创意的时刻。
本届火炬的设计蕴含深刻的科技内涵——火种取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可燃冰,经过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传递后,汇成“同心之火”。
主火炬被点燃。新华社图
场内火炬传递环节,郭晶晶、陈若琳、王欣瑜等几代运动员涉水前行、依次传递,以“水陆结合”的方式呼应南海采火主题。最后一棒,苏炳添(广东)、张家朗(香港)、李祎(澳门)三位运动员踏着浪花、拾级而上,共同点燃一个圆环型的主火炬。圆形主火炬缓缓上升,寓意“民族复兴之火与时代奋进精神共同升腾”,三根柱子撑起圆环的造型,打破了主火炬的传统样式,融合“三地同心”的机械结构,通过水火交融的视觉效果展现大湾区海洋特色与科技实力。
最后,周深和单依纯两位歌手共同唱响主题曲《天海一心》,该歌曲歌词以“一滴水”“一汪水”“一弯月”的意象递进,勾勒出“天涯若比邻”的相聚之美与“相知和鸣”的融合愿景。
888名上海健儿展现城市风采
本届全运会共有37个代表团、1.4万余名运动员、约1.1万名健身爱好者参加角逐,他们将用拼搏和汗水展示体育健儿本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书写精彩篇章。
粤港澳三地选手共同入场。新华社图
运动场入场环节,各个代表团精神饱满。作为本届全运会东道主,广东、香港、澳门体育代表团,在入场仪式环节同时入场。
上海市代表团由拥有八届全运会参赛履历的男子水球选手余利君引领入场。在八届全运会中,余利君夺得四金四银。上海市代表团打破常规,选择一名老将担任旗手,一方面是对这位老将的致敬,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老将的拼搏和坚持能够感染和带动更多年轻运动员和中生代运动员。
上海代表团入场。王佳斌 摄影
上海市代表团共有888名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和560名群众体育项目运动员参赛。截至目前,上海市代表团夺得9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在群众体育比赛类项目中获得9枚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展演类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头图为开幕式现场。新华社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