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上演男子50米蛙泳的“速度之战”,当电子计时屏上定格26秒97,一位让观众略感陌生的年轻人也在迟疑地查看成绩。在这场瞬息万变的比赛中,作为曾经的青运会“四金王”和希望之星,22岁的上海选手郑英昊力压名将闫子贝、孙佳俊,将这枚沉甸甸的金牌收入囊中。而在赛前被寄予厚望的世界冠军覃海洋意外折戟,更让这场胜利增添了一分戏剧性与传奇色彩。
从巅峰消失到完美回归
本届全运会游泳赛场新增六个短距离项目(男、女子50米仰泳、蛙泳和蝶泳)。这一举措标志着与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游泳项目全面接轨。
男子50米蛙泳的竞争格外激烈,覃海洋、闫子贝、孙佳俊、董志豪都是具备世界大赛经验的高水平选手。短短50米的距离,几个人的争夺非常激烈。到岸之后,成绩显示,郑英昊率先触壁,闫子贝和覃海洋分列二三位。
覃海洋被取消成绩。新华社图
没过多久,现场裁判也做出裁决,因为出发入水时手没有合上,覃海洋被取消成绩。赛后经过混合采访区的时候,覃海洋还是很勇敢地站到记者面前,“已经出现这个失误的时候,我自己都笑了,是非常无语的一件事情。”
因为有点近视,郑英昊到岸后眯着眼,努力查看成绩,当确认自己是第一后,他与身旁的董志豪握手庆祝。“没有想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赛后,郑英昊的言语间充满了谦逊,“和闫子贝闫队、覃海洋海哥这样的世界冠军一起比赛,是我的荣幸,也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也是运气好,险胜一筹。”
覃海洋此前100米蛙泳夺冠视频。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像
这番低调的表态,难以让人联想到他曾经的辉煌。2019年的青运会上,16岁的郑英昊横空出世,一人独揽四金,成为那届赛事最耀眼的泳坛希望。然而,竞技体育的征途从非坦途。2021年陕西全运会,被寄予厚望的他状态出现波动,因内心急于求成而未能取得理想成绩。
那次挫败,让这位曾经的“天才少年”一度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状态始终调动不起来,郑英昊陷入了自我怀疑与调整的漫漫长夜,四年间,他几乎没有世界大赛的经历,甚至国内赛场也鲜有他的消息。
坚韧身影激励成长
任何冠军的成长,都必然历经淬炼,低谷中的郑英昊悄悄蓄力。回忆那段艰难岁月,他提及了一个细节:2022年炎夏,上海游泳队的教练们为了激励队员,无论训练场温度多高,始终坚守在池边,汗水浸透衣衫也毫不动摇,大声提示着每一个技术动作。
郑英昊和董志豪查看成绩。新华社图
那一个个坚韧的身影,对郑英昊触动很大。“确实挺不容易,”赛后的发布会上,郑英昊感慨,“受到伤病影响,大家都有各种各样小问题,导致训练上的不顺心,确实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坚持下去。”
教练组的以身作则,让他看到了何为坚持,何为信念。夏训结束后,郑英昊向教练许下诺言: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并立志在下一届全运会上,一定站上领奖台。
厚积薄发的担当
为了兑现承诺,郑英昊开启了艰苦而系统的备战。他透露,为了本次比赛,团队在一年间经历了三次高原训练,卓有成效的训练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体能基础。更难得的是,在这个强调竞争的项目中,他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与传承的力量。“我们几名蛙泳选手闫队、佳俊哥、海哥都很优秀,也非常团结,都会分享经验给我们,我作为后备,也是汲取精华,尽量吸收,一步一步走吧。”
郑英昊和教练一起登上最高领奖台。新华社图
正是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让他在决赛中迎来了彻底的爆发。26秒97,不仅刷新了他的个人最好成绩(PB),更在覃海洋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为上海队稳稳守住了这枚宝贵的金牌。“设想过站上领奖台,从没想过站到最高位置。”郑英昊坦言,“帮上海守住这枚金牌,也是不容易。”覃海洋也在赛后鼓励郑英昊,不管现场出现了什么情况,能够游进27秒,都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从青运会的惊艳,到陕西全运会的失意,再到如今以王者之姿回归,曾经消失“天才少年”,如今带着更强大的内心与更明确的目标回来了。展望未来,郑英昊清醒而自知:“这个成绩并不是特别出色,还没有达到几位大哥的最好成绩。”后面,他还有200米蛙泳的项目需要拼搏。对于更远的将来,他准备好了:“到时候看,如果有需要,就顶上。”
头图为郑英昊查看成绩。新华社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