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超1500家文化产业相关单位和企业品牌集中亮相,共同打造“年度文化顶流”大展。
本届长三角文博会首次打造“1+6”展览新格局,即一个综合发展板块,辅以四个特色专题展和两个特色展区。其中,5.2馆的综合发展板块堪称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集中陈列室。东道主上海亮点纷呈,从黄浦展团的戏剧便利店到临港“行走的天文馆”科普空间,从松江“古华亭”的历史文脉到静安“苏河潮盒”的时尚创意,还有阅文集团《全职高手》等经典IP衍生品带来的“谷子经济”,巨人网络旗下《征途》携手秦淮花灯、南京云锦、泉州簪花等国家级非遗推出的“中国文化守护计划”,尽显申城文化产业的无限活力。
周边三省也各展所长,比如江苏省聚焦现象级IP“苏超”,携70余家优秀文化企业、万余件优质文化产品在现场打造了一个“可观可买可体验”的“文体旅”融合展台;好戏安徽以“向新而行”为主题带来31个地方剧种、超1500家院团的古韵新声;浙江利用自身在科创产业的传统优势,聚焦“文化新三样”的国际传播,展示了如何通过激发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开拓经济新蓝海并推动文化出海的生动实践。
江苏展区聚焦现象级IP“苏超”带来系列文创产品,吸引观众打卡消费。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两大特色展区抓住体验经济的核心,迎来33个沉浸式项目的集中亮相。从南京博物院《坤舆万国全图》的VR大空间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大美敦煌》的XR体验,科技手段让历史叙事变得可触可感,这些项目不仅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成果,也开辟了全新的文化消费场景,成为赋能经济的新增长点。
四大特色专题展则精准聚焦垂直赛道,旨在通过专业化平台激发特定领域的创新活力与经济动能。比如以“创新·融合·赋能”为内核的长三角国际文创产品展成为Z世代的聚集地,50家博物馆机构纷纷亮出各自新品,“神小象”“马利中国色”等老字号也焕新登场,更有Comicup(中国原创动漫作品展览会)合作引入米山舞、《恋与制作人》等二次元内容,展现了文化创意赋能传统品牌、链接新世代消费力的强大能量。
当天的开幕式上还发布了《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第三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2025年度长三角文旅产业重大项目》等,为区域产业协同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核心决策依据。接下来,126场涵盖产业峰会、经贸对接及现场演出的各类活动将陆续举行。从产业的深度协同到消费的广度激活,这股由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浪潮,将持续激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创新创造活力,铺开一幅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共生的壮丽画卷。
头图为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