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到国际T台,楚雄彝绣在沪展现千年技艺新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5-11-20 17:26

摘要: 既是沪滇文化帮扶协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楚雄彝绣从深山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乐音悠扬、锦绣生辉,日前,“沪滇山海清 楚雄彝绣秀上海”在双子山下上演。这场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美学的视觉盛宴,既是沪滇文化帮扶协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楚雄彝绣从深山走向世界的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来自云南楚雄的彝绣时装精品依次亮相,在星光与音乐的映衬下,将楚雄彝绣独特的图案构思、精湛针法与大胆配色娓娓道来,在“音画交融”的非遗美学魅力中,充分展现来自东方文化的自信风范。


文化底蕴厚重的楚雄彝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彝族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创造智慧。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中 “造天造地”的精神,融入一针一线的刺绣技艺,经千年传承至今。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云南省委宣传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嘉定区等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推动下,楚雄州持续深化“沪滇山海情”文化帮扶协作工作,着力实施好上海对口帮扶彝绣项目,推动千年彝绣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其中包括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核准注册“楚雄彝绣”集体使用商标,启动运行全国首个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制定全国首个“楚雄彝绣”手工刺绣技术标准,组织彝绣企业参加文博会、进博会,推动楚雄彝族服装服饰走进上海时装周、迈向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巴黎时装周、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连续举办三届楚雄时装周,让这一非遗技艺从乡村绣坊走进国际视野。


目前,楚雄州共有彝绣市场主体2233户,其中规上企业13户。2025年1至9月实现增加值2.66亿元、产值近9亿元,助力6万绣娘人均增收3840元,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绣娘就近就业。


头图为楚雄彝绣秀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25数智文旅发展大会在沪举行...

2025中国壁球公开赛淬炼成“金...

阿姨爷叔争相包场、同款美食火热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