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项目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刚刚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赛场,忽然就增添了许多的离愁别绪。在备受瞩目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传奇名将、亚洲飞人苏炳添领衔的广东队以38.71秒获得第四名,与领奖台失之交臂。伴随着粤语金曲《讲不出再见》,创造了太多速度奇迹的苏炳添对着满场观众鞠躬致谢、挥手告别,正式结束自己的短跑职业生涯。
充满遗憾的“最后一舞”
这是36岁的“亚洲飞人”苏炳添第五次参加全运会。此前他曾在不同场合说过,本届全运会将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舞”。
2009年、2013年、2017年三届比赛中,苏炳添均在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上摘金,但在男子百米个人项目上,他未能登上最高领奖台。2021年全运会,苏炳添以9秒95的成绩,首次拿到男子百米冠军,刷新全运会纪录。
满场观众来看苏炳添。新华社图
受伤病影响,苏炳添无缘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之前的全运会预选赛中,他也未能晋级,只能作为男子4×100接力的成员,在家门口完成“最后一舞”。
为了这最后一跑,苏炳添和广东田径队都倾尽全力。20日上午的预赛,苏炳添没有参加,有消息说,他的肌肉还有些紧,队友却说,还没有到用武之地,不需要“苏神”亲自登场。结果,广东队在小组中排名第三,是靠着微弱的速度优势,惊险拿到晋级资格。
苏炳添测量起跑器。新华社图
本届全运会田径赛事明星众多,但即便是吴艳妮这样的高人气选手登场,广东奥体中心的上座率也不高。苏神却是苏神,为了看他的“最后一舞”,可以出售45801个座位的广东奥体中心,11月20日下午完成售票100%,最终入场验票人数43924,上座率高达95.9%。
苏炳添在决赛中的准备非常细致,他甚至找来裁判,用卷尺测量起跑器的距离,是现场唯一用这种方式来摆放起跑器的选手。发令枪响,伴随着现场观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苏炳添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只可惜,第二名接棒选手过早提速,随后降速等待苏炳添后再次起跑,导致广东队有所落后,最终遗憾地第四个冲过终点。
“家门口”深情谢幕
比赛结束后,各支队伍短暂庆祝后,现场随即响起粤语金曲《讲不出再见》。交棒后缓步向前的苏炳添,脱掉了战靴,光着脚走在自己心爱的跑道上,绕场一周向关心支持自己的观众致谢。
苏炳添深情告别。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像
终点处,苏炳添接过现场早已准备好的话筒,发表退役感言,宣布挂靴。“四年坚持下来非常困难,本来这个苦只有我们的队友才知道。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我不想无端端地、没有声息地跟大家说再见。能够坚持到今天,在我的家乡跟大家说一句再见,我感到非常荣幸。”
苏炳添说,整个体育场高朋满座,他很感激,“过去21年的体育生涯里,感谢体育培养了我,(使我)从一个懵懂小孩,走到了国际赛场,感谢祖国的培养。”随后,他一一感谢培养自己的教练,他说,一开始,10秒的壁垒一直是我们亚洲人觉得不能突破的成绩,但我们一步步地做到了——我们是可以突破10秒的,我们是可以站在奥运会决赛的赛场上的,只有坚强不息的人,才能够梦想成真。
苏炳添鞠躬致谢家乡父老。新华社图
苏炳添最后说:“虽然今天是一个短短的道别,但是我不会离开我热爱的田径领域。”他表示,希望未来自己还能在田径的赛道上,为祖国(培养)热爱短跑的青少年,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让一代又一代中国短跑健将登上国际赛场。
让更多人跑得更快
1989年,苏炳添出生在广东中山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活泼好动,喜欢在跑步中寻找飞的感觉。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上体育课,老师在沙池那边划了一条线,让学生们一个个跳过去,轮到苏炳添时,他竟然一下子跳过了沙池。“当时老师就问我有没有兴趣来田径队”,苏炳添答应得非常痛快。
超过20多年的职业生涯,苏炳添并非一开始就冒尖的天才。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10秒19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的选手。
他在东京奥运会跑出了惊人速度。新华社图
因为始终没有跑出理想的速度,苏炳添在2014年将起跑脚从右脚改为左脚,并在2015年钻石联赛尤金站跑出9秒99,成为首位打开10秒大关的中国选手。长期的科学训练,让苏炳添在30岁左右反而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2018年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夺得金牌;2021年东京奥运会,他跑出惊人的9秒83,打破亚洲纪录,排名小组第一闯进决赛,成为亚洲历史第一人;这一成绩若放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及之前任何一届奥运会,均足以夺得冠军。
苏炳添的接力棒将交给年轻人。新华社图
“不要太轻易地给自己做一个设定,我觉得人的极限是无限。”这是苏炳添最常说的一句话,自东京奥运会后,受伤病影响的苏炳添已逐渐淡出赛场。目前,他担任暨南大学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主任,主要开展短跑技术、体能训练及运动康复研究,不仅“研究自己,还要组团研究自己”;今年4月,他正式出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学生备战校运会,他亲自示范起跑技巧。
苏炳添说,他始终坚信,9秒83远非极限,“中国人完全有可能突破9秒77,甚至9秒76。”他要为年轻运动员打造更好的训练环境和条件,让中国诞生更多“飞人”。
头图为苏炳添高举战靴告别。新华社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