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元办训模式显成效,已有19支联办优秀队伍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5-11-21 20:43

摘要: 海奥全运备战坚持“两条腿”走路,形成更加多元、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社会力量办训是打造都市型竞技体育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奥运会和全运会备战的有力补充和生力军。第十五届全运会,上海市代表团成绩出色,与上海积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形成市队区办、市校联办、市企合办、协会共办等办队模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市体育局及直属单位与7家高校、5家协会、2家区体育局、5家企业或俱乐部签订了19支联办优秀运动队或联办优秀青年运动队;涉及到33个项目(其中,24个夏季项目,9个冬季项目),22个项目为上海市体育局直属单位未开展。本届全运会,联办优秀运动队培养的282名运动员代表上海参赛,占参赛总数的32%。从成绩上看,联办优秀运动队如上海市足球协会等单位获得7枚金牌、4枚银牌、8枚铜牌。


奥运冠军和全运冠军吴愉是由上海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培养。劳动报记者王卫朋 摄影


当前,上海奥全运备战坚持“两条腿”走路,形成更加多元、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符合方向、成绩符合预期,各方资源得到了充分整合。下阶段,一方面,要将前期联办优秀运动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其他项目上落地生花、连绵不断;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体育系统组织管理和综合保障资源,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灵活性,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联办项目推行联合办训。


上海马术队培养了国内首批出国训练的队员。新华社图


本届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备战参赛,充分体现了上海群众体育的广泛参与度和竞技水平。在组队方式上,上海创新探索“政府引导、协会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组队新模式,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一是市级协会主导型。篮球、气排球等项目由市级单项体育协会牵头,联合优秀企业、职业俱乐部、高校共同组建队伍,实现专业指导与人才输送双轮驱动。


二是俱乐部+高校联动型。足球项目由俱乐部牵头,与高校合作组队,在提升竞技水平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三是头部企业引领型。空手道、中国式摔跤等小众但发展潜力大的项目,由企业出资组队、提供训练保障,推动项目社会化、职业化发展。


四是管理中心统筹型。定向、模型、棋牌、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群众基础广但组织分散的项目,由市体育局下属项目管理中心统一协调,确保参赛组织规范、公平、高效。


头图为夺得全运冠军的上海三人篮球队由两家不同的俱乐部培养。王佳斌 摄影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代表团十五运竞体项目27金收...

我在全运会 | 建队15年的上海...

视觉 | 拼过,就是胜利!致敬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