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风丨再狡猾的狐狸也难逃他的掌心——记上海边检总站上海机场边检站十五队队长高波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0-05-17 13:36

摘要: 有这样一位民警,无论伪证件有多逼真,都瞒不过他的“鹰眼”;无论偷渡者反侦察意识多高,他都能在茫茫人海中将其揪出。

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每天有145条国际客货运航线往来穿梭,年出入境旅客量连续17年位居全国空港第一,货邮吞吐量世界机场前三。热闹忙碌、井然有序的通关景象下,一股股非法出入境暗流却在不安涌动,狡猾的不法分子不断变换手法,伺机从事各类非法出入境活动。在与不法分子较量中,有这样一位民警,无论伪证件有多逼真,都瞒不过他的“鹰眼”;无论偷渡者反侦察意识多高,他都能在茫茫人海中将其揪出;无论境外遣返人员心理防线有多深,他都能一一攻破。他就是上海边检总站上海机场边检站十五队队长高波。


高波1996年从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就来到机场做边检警察,至今已有24年。“我刚工作的时候,证件鉴别可谓是‘一穷二白’,验证的‘两大法宝’就是‘眼看针挑’。许多不法分子都企图采用替换护照照片的方式蒙混过关,我们就用一根钢针挑开护照上的照片,看看照片正面和反面的钢印是否一致,因为护照的照片一旦被替换,照片正反面的的钢印是无法吻合的。”回忆起当年的验证方式,高波仍然有些感慨。


20余年在边检一线摸爬滚打,让高波积累了大量与不法分子过招较量的实战经验,2012年,高波所在上海边检总站还成立了全国移民管理系统首个以劳模命名的专家型口岸执法团队——高波证研工作室。高波和他的团队,已从单纯眼看手摸到如今技防的高阶转变,从初浅研究一本实体证件到如今体系化深挖分析一类证件所涵盖的海量信息。这些,都是保证上海口岸绝对安全、稳定的自信之源。


“大数据”助力机场防疫


疫情期间,出入境人数大幅减少,但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蔓延,加之3月25日零时起,虹桥机场此前所有国际、港澳台航班转场至浦东机场运营,浦东机场这一国门口岸已然成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压力陡增。高波作为上海机场边检站十五队的队长,第一时间挑选队里业务骨干,充实到浦东机场口岸疫情排查专班当中。他们在入境人员境外值机登机后,即可根据航班载运人员信息,第一时间开展大数据分析,在海量的数据中,精准研判出入境动态轨迹,摸排出潜在的涉疫人员,并在航班落地入境前,将排查结果及时通报口岸海关检疫部门,为对入境人员进行全面检测、重点关注和处置提供超前、全面的信息支持。



边检民警除了要严格检查所有入境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查、询问等工作,还要做好对“网追”人员的临时监管工作。 “在逃人员从境外押解回国后,在没有转交给接收单位之前,都由我们临时羁押看管。但是看押环境相对封闭,看押民警又必须24小时与在逃人员‘面对面’,如果对方是新冠肺炎感染者,民警被感染的风险会很高。”高波对记者说道。


从一本伪证挖出幕后“蛇头”


2015年底,一名非法出境的内地男子被请进工作室。在专业仪器检测下,证件伪假猫腻尽显——“换头”护照,证件合法持有人的照片被再次打印覆盖,这样的伎俩,自然蒙骗不了证研专家高波的火眼金睛。


查获一本伪假证件并不难,挖出幕后“蛇头”方显真本事。数日后,相同的造假手法再次出现。“两名偷渡分子所持护照伪假手法相同,而且户籍所在地相近,背后很可能是同一个组织者!”高波带领工作室民警,从这几起案件点滴细节入手,应用大数据分析法,经过一个通宵奋战,最终锁定一个名为“老林”的“蛇头”,并布控全国。几个月后,自以为风头已过的“老林”抵挡不住非法敛财的诱惑,再次出洞,企图在南方某口岸兴风作浪时落入法网。“‘老林’这个‘蛇头’反侦察意识非常强,入境时拿的是A国护照,在国内住宾馆、乘高铁拿的又是精心准备的伪证,如果我们靠住宿轨迹摸排,是完全找不到这个‘老林’的,我们这次能一举破获这起偷渡案,大数据分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波对记者说道。


伏法被擒的不止“老林”,还有“老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中外旅客在浦东机场出境入境、过境中转都更加方便快捷。嗅觉灵敏的境外偷渡集团,觊觎航运便利,实施“借道”偷渡。


几年前,一位西装革履、着装考究的外籍男子,欲持因公类护照转机前往欧洲时,被查出护照内贴有高仿版伪假申根签证,从行李物品中搜出的护照,也将其真实身份暴露无遗。当事人装扮精心设计、所冒用的因公类护照价格不菲、伪假申根签证做工精良,这诸多疑点让高波和他的团队推断,如此大手笔精心组织的偷渡活动,不可能只有一个人,他很可能只是“蛇头”安排的试水者,背后应该有一个伺机行动的偷渡团伙。


为防止打草惊蛇,工作室民警迅速开展排查,短短二十分钟即发现当事人三名同行人的行踪轨迹。与此同时,也发现三人已使用伪造的因公类护照预定了离沪航班,这进一步印证了民警的推断准确无误。警情紧急,为防止嫌疑人见试水失败紧急逃离,上海机场边检站迅速成立抓捕小组、制定抓捕方案、连夜张网布控。第二天一早,企图逃往某市的三名嫌疑人进入民警布好的包围圈,当事人非常警觉,分头前往值机柜台取票。“稳住,等到国内出发口集中抓捕!”为降低空旷区域抓捕难度,高波令组员“二盯一、缓收网”,并在国内出发口将三人成功擒获,一举破获浦东机场口岸首起外籍人员持伪假因公类护照偷渡案。


让数据多跑路,从人防到技防


新时代,大数据大有可为,为高波团队侦破一系列大案要案立下了汗马功劳。高波团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尝试将大数据应用融入证件研究、真伪鉴定、一线快速查验等各个环节,倾力研究探索一套服务实战的“信息排查+”新战法。但是,当前一线普遍使用的证件阅读机等设备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尚缺乏掌握精确深度“阅读证件”核心技术的生产厂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证研工作的创新发展。建设一个“内存足够大”的大数据平台、研发一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证件阅读机,成为占领新战法应用高地首要攻克的必战隘口。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2019年,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波证研工作室“出入境证件信息运用平台”正式立项,平台建成后,能够快速高效地整合、分析、处理海量出入境数据,为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出入境证件阅读机立下数据基石,实现人防到技防的高阶转变。



高波从警24年来,曾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上海市年度劳模人物等荣誉称号,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受到嘉奖。高波证研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也因战绩突出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嘉奖4次,先后被授予“上海市劳模创新先进集体”“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全国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团队成员中179人次获立功嘉奖。


提前过的除夕夜


谈及家庭,高波向记者坦言,自己与妻子都在边检部门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双民警”家庭。“家里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支持,我的孩子也很懂事很独立。从她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夫妻俩因为工作的原因就经常不着家,她自己照顾自己,我觉得对家里亏欠很多。只要我一有空,就会在家陪孩子做功课,去学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


在高波所在的边检站,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当逢年过节之时,队里领导就要带头到单位坐镇值班,以便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正因如此,高波从警二十余年,能在家过一个完整除夕的年份屈指可数。 “一家人提前过除夕,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传统了。” 高波对记者说。


“不该进来的一个进不来,不该出去的一个出不去。”这是高波面对警徽许下的庄严承诺,也正是因为有了一群像高波这样的边检人驻守口岸、把关国门,我们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才能更加璀璨。


通讯员:魏文亨
责任编辑:庄从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