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风丨“硬核医生”张文宏:深入人心的是科学道理而非爆款金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0-05-12 09:05

摘要: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一路走来,每次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候,张文宏始终明晰肩头的重责,始终竭尽全力奋战在最前线。

“抗疫取得阶段性的成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劳动者,医务人员是劳动者,社区干部是劳动者,疾控工作人员是劳动者,社区的民众是劳动者,快递小哥也是了不起的劳动者,清洁阿姨也是值得尊重的劳动者,我要向他们致敬!”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流露的真情实感。在疫情期间因为层出不穷的金句爆红网络,张文宏其实心里明白,这些所谓金句的背后,都有深刻的科学道理。通过这次疫情,张文宏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把最重要的防疫知识直白地告诉公众。


心无旁骛坚守感染性疾病防治领域


“党员冲在最前线,什么是前线?现在就是!”1月2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文宏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的一番讲话,让他在网络上获得了“硬核医生”等称号。从令人谈之色变的“非典”,到禽流感、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每一场感染性疾病的重大战役,他总是严阵以待,奋不顾身鏖战在“紧急应对”的最前沿,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专业技术,时刻守护着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公共安全。


1987年,从浙江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的张文宏,毕业后,有幸进入了国家重点学科——华山医院感染科,从此与“感染”结下了不解之缘。殊不知,感染科医生是一份有风险的职业,面对在人类和自然界长期生存的病原体,需要一群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医生群体,不惧危险,不畏艰难,满怀热情,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20多年来,张文宏一直心无旁骛地坚守在这一特殊的医学领域。


2003年“非典”疫情横行肆虐,在此危难关头,张文宏责无旁贷地投身到上海市“非典”医疗救治与防疫中,协助全市专家组组长翁心华教授,主编了国内首部介绍SARS的专业书籍,迅速向广大医务工作者介绍了SARS的相关知识。


2013年H7N9病毒来袭,他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安排负压病房接待感染患者,主动接触10余例病例,并牵头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上海市禽流感H7N9防治联合攻关项目,为有效防控疫情作出了贡献。2014年埃博拉病毒病肆虐非洲,他迅速反应,组织感染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援助西非的紧急救援队,派出专家参加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等地的疫情控制。


2020年,当新冠疫情来袭,张文宏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质挑起了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重任,他夜以继日地与高级专家团队研究上海的防控工作,参与指导外省市的防控工作,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救治确诊病人,制定出上海版的诊疗方案。


在这样忙碌的日程中,张文宏还坚持通过“华山感染”公众号连续撰写权威理性科普,深入浅出地解答“为什么要封城?”,告诉大家“节后的日子怎么过”,引导人民群众科学防控,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防控疫情的信心与希望。


 

把科普做成一篇篇“十万+”


在疫情期间,“华山感染”这个公众号踩点精准,几乎篇篇成为爆款,几乎每一篇点击量都超过10万+,有的甚至超过千万阅读量。张文宏在疫情暴发不久就表示:“这个时候,谣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我们要每天用理性的数据和专业知识给大家解读疫情,普及相关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科普类文章的阅读量并不太高,和那些“标题党”的文章不同,“华山感染”却用扎实的科普、风趣的讲述、平实的语言,让一篇又一篇科普文“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其中一篇《新冠时期,如何开展正常生活?》中,张文宏先以直观的数据作说明,“以上海现在250例患者计算,2500万的人口基数,那意味着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碰到一个新冠感染者的风险是10万分之一。”随后,张文宏非常清晰地列出了复工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每一条都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细节。而这一篇文章同样是阅读量破了10万+,在朋友圈中刷了屏。网友还在留言中颇为体贴地写道:“请张主任也要保重身体,黑眼圈不能再深了!”“医生们,早点睡觉去吧!你们的健康对我们特别重要。”


科学常识需要金句式传播


张文宏被网友们熟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金句频出,“不能欺负老实人!”“把病毒‘闷死’!”“防火、防盗、防同事”。张文宏说,前些天我告诉公众,这段时间应该多吃什么,不应该多吃什么,“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这段时间怎么样保持营养的均衡,最关键的营养是什么”。


疫情发生初期,张文宏曾说“闷在家里,把病毒闷死”。对此,他解释道,病毒当然不会被“闷”死,其实是告诉人们保持好社交距离,这样一来才能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从而真的“闷”死病毒。


“现在,我不会告诉你还要闷在家里,现在闷在家里的话,跟我们现阶段的疫情防控情况不符合。现在应该告诉大家,怎么样开展常态化的生活。”张文宏说,疫情防控需要全民掌握基本的科普知识。张文宏认为,科普是沟通的过程,防疫政策、治疗策略如果不和老百姓充分沟通,就起不到非常好的效果。


张文宏把抗击新冠肺炎比作一次“人民的战役”,因为“医生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科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我们很好的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沟通,如果强制性地去说不许出去、出去必须戴口罩,或者出一个公告说现在疫情期间形势非常严峻,大家都待在家里两个星期不要出去,但是道理没讲清楚,相信没有几个人可以坚持下去。”


 

感染科医生一定要有“感染力”


据介绍,张文宏率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连续九年在全国专科排行榜(复旦版)中排名第一,是闻名全国的疑难感染病会诊中心,来这里求治的病人数之多、病种之丰富、病情之复杂,一直高居全国之首,八成以上患者都被疑难杂症折磨得痛不欲生。来到华山医院感染科的病人大多已辗转多家医院,他们将张文宏所在的团队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张文宏不仅身体力行,善待每一位患者,还时常告诫团队成员:感染科医生一定要有“感染力”,而一个医生的感染力,凝聚着他发自内心的、毫不吝啬的对人民健康的仁爱之心以及对医学事业的热忱奉献。


2013年,一名男孩在苏州被查出患罕见腰椎嗜酸细胞肉芽肿,历经手术和13次放疗仍然高烧不退、昏迷不醒。束手无策的当地医生辗转联系到正在外地出差的张文宏,张文宏连夜赶到苏州医院为男孩诊治,调整用药,并帮助孩子转到华山感染科住院治疗,终于转危为安。


春节前夕,孩子因为用药敏感引起脚剧痛再次住进了华山感染科病房,张文宏主动帮助联系各科的专家前来会诊,一次次地调整用药。深夜,患者睡着了,陪护的家属睡眼惺忪中看到张文宏的身影,都不敢相信这么晚还会有医生来查房。除夕夜,张文宏特意到病房里,看到孩子病情稳定后才放心离去。“正是有这样医术精湛、把病人当亲人的好大夫,才会有我儿子第二次生命。”孩子的父母逢人便说:张教授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病人永远是第一位”,始终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张文宏,不仅仅是负责看病。几年前,张文宏接诊的14岁男孩小孙,脑外科手术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医生精心治疗下,男孩病情得到控制,但张文宏发现病人家属闷闷不乐。经仔细询问,发现是由于治疗费太贵,把姐姐上大学的学费给“挪用了”,姐姐只好辍学,不读书太可惜!张文宏当场为病人姐姐捐款5000元,资助她上大学。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一路走来,每次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候,张文宏始终明晰肩头的重责,始终竭尽全力奋战在最前线,这是他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的理想,更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