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用都离不开消费,也免不了会遇到一些消费陷阱,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不少人在网络环境中被骗。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身边的朋友回顾了一些消费坑,希望广大读者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避免。
办了会员卡之后商家跑路了
笔者去年在一家室内游乐场办了一张会员卡,因为单次玩是128元一次,办卡之后是980元可以玩15次,算下来肯定是办卡划算。可是笔者带着孩子去玩了还不到三次就收到了店铺停业的消息。当时还收到了法院的消息,可以去维权,可是了解下来,要花不少时间,比如每次“债权人会议”都必须出席,而且由于该公司已经申请破产,能拿回钱的几率极小,最后和几个一起办卡的家长都决定放弃维权。
后来碰到推销办卡的店,笔者都会冷静冷静,有几点心得:新开的不知名店铺不要办卡;多体验几次,不要在第一次去店里就办会员,因为第一次消费,店员为了让办卡一定会服务得很好,而且推销的手段一般是这样的,说办卡了之后,第一次的消费可以从卡里扣,很多折扣抵下来,第一次的消费相当于是免费送的,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办了卡之后可能增加了消费频率,而且很多会员卡算下来和店铺里做活动时的非会员消费价格是一样的,不必要办的会员一定不要办。
花3888元学抖音运营,啥都没学到
笔者身边有不少朋友是做互联网运营的,这两年随着抖音大火,有不少人打着“抖音运营导师”的旗号在网上骗人。
笔者有一个朋友刘小姐,她花了大几千买的网络课程,结果对方把课程视频发过来后,发现就是从网上下载的免费视频打包做成所谓的“课程”。
有不少人通过网络学习,更省时方便,但购买课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了解对方公司的背景,多在网络上查下其他网友的经验,避免上当受骗。
想要花500块钱买微信粉丝群被骗
还有一个朋友周先生,在QQ群里看到有人卖微信群,500块钱可以买一个定向的微信群,粉丝在400-500之间,朋友心想这个可以呀,对方告诉朋友会把群主转让给他,需要先转300元钱,“验粉丝”后再付尾款200元,结果转了300后再联系对方,他已经不理朋友了,再继续追问却发现此人已经退QQ群了。
其实这种骗人的手法很低级,但还是有不少朋友受骗。周先生主要是因为想走捷径,粉丝就是流量,比起自己慢慢努力吸引粉丝,想要通过快速简便的方法吸粉,这种心态就不对。只要抱着脚踏实地的态度,一般就不会被这种骗局牵着鼻子走。
而且,在消费过程中,如果要转账给个人账户,一定要提高警惕;发现有异常划算的事情,更要留个心眼,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