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荏苒,百年穿越,南昌路承载了好几代人的回忆,宁静、浪漫、艺术是这条路的主旋律。
推窗可见的口袋公园、散落于整条街的墙画、咖啡馆飘出的咖啡香、众多名人留下的红色足迹……
自2018年以来,黄浦持续三年打造南昌路“美丽街区”,以“海派建筑、名人汇聚、荣光印记、时光花巷、文艺生活”五大街区文化为特色,通过“微更新”“微治理”,增加“小而精”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以及公共艺术作品,推动南昌路街区的风貌焕新和功能提升,全方位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当下的南昌路,以街区公共绿色空间为载体,使街区与家园的联动有了新的载体,形成了崭新的生活圈。推窗可见的口袋公园南昌路,小马路,1.6公里长,梧桐成荫。
沿着南昌路的两侧散布着几处各具特色的口袋花园,给这条充满历史的老马路注入新的活力。
阅读花园与书店联合共建,通过汀步园路、阅读廊架、琉璃书墙,休憩空间,打造小巧而精致的阅读空间,抬高的花坛与泰戈尔雕塑相称。
寻芳园中央设置特色花香亭,并且保留原有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缤纷花境,局部植入特色嵌草砖,预留廊下与草坪活动空间,激发街区活力。
薇花园因地制宜,布置耐荫花卉,在建筑墙体间增加花架嵌体与木质坐凳,并且通过社区居民参与绿植认养,实现共治共享。
南昌路雁荡路的转角绿地拥有精致的花坛花境、细腻的表面装饰。
建筑与人行道之间、绿墙与窗台绿化之间,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也串联起街头绿化和社区绿化。或居住、或休憩、或漫步,不同的需求都能被很好地照顾,这里成为了人人能怡然其中的城市公共空间。
“没有围墙的美术馆”
在上海,尤其在中心城区,从不缺有意思的墙画,而在南昌路街区,却有大不同,这里更像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美术馆”。
人们用喷漆和画笔,以建筑外壁为画布,描绘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把南昌路变成了一条优美的艺术长廊。南昌路366号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南昌路292号的《自然重力》山水系列第41号作品,还有南昌路83弄的《上海情怀》……
一座“没有围墙的美术馆”,需要与社区、居民持续共建,将艺术的真、善、美融入街区的各个角落。
“善庆坊弄管会”是社区居民自治与共治的典型项目,由居民骨干牵头,自发治理社区环境。为美化弄内环境,弄管会引进社区联建共建单位,为善庆坊进行《下一个未来——Shanghai》公共艺术系列作品的第二部「上海情怀」的公共空间改造,通过艺术形式结合海派文化及弄堂情怀,展现昔日的上海风情,让社区空间及生活环境变得更为丰富且精彩。
极具创意的小细节渗透在南昌路的各个角落。富有海派艺术美感的“南昌路”LOGO字体,被分为拆解和组合两种样式,散落在树池铺装中变成小方砖,在街道中间断的出现,引发民众的好奇,进而开启寻找街道的美学印记旅程。
通过涂鸦,商铺也和街区完美联结。在“半舍”新店门口,一段Tiffany蓝融合简约复古风的涂鸦弄堂已成为南昌路上不容错过的一抹亮色。坐在“半舍”一楼的临街位置可以慢慢欣赏这条不缓不急的南昌路,坐在二楼的阁楼式靠椅上,俯瞰视角则又是另一番别样的感受......烟火和艺术在这里是如此相宜。
天然的建筑博物馆
南昌路作为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中的重要路段,上世纪红色遗址与法式风情在这里交织,里弄坊邨别墅,老城旧话全在这里齐活儿。
2021年黄浦区重点打造南昌路美丽街区建设,积极探索“大修+违章整治+微更新+自治共治”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在对众多老建筑修缮力求修旧如故的同时,针对老旧小区内乱停车、短租房密集、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坚持用有力度的管建并举,依法进行违章整治拆除、群租整治,弄堂停车清理等管理顽疾,同时用有温度的“一户一方案”,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随着美丽街区的建设,街区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增强,大家参与自治共治的积极性也与日俱增。众多商户也参与到街区共治中,形成了“店招导则”等南昌路特有的商户自治公约,30多家咖啡商铺成立了“金咖联盟”品牌,在南昌路街区形成新地标。
沿街漫步,不难发现围墙高度低了,商铺门口成为半开放式空间,新增了外摆花箱和檐口绿化,随处可见的咖啡店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墙内安居、墙外乐业,一派和谐。
文化是南昌路的“底色”,在这里,曾居住过陈独秀、徐志摩、陆小曼、郭沫若、傅雷等40余位名人。陈独秀来这里,一本《新青年》传递新文化的力量;巴金、徐悲鸿、林风眠来这里握紧手中的笔,在时代激流中叙说光荣与梦想。红色基因渗透在这里的每一栋房子,堪称上海人家门口的“历史书”。
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经过一系列的设计修缮又焕发新的光彩,继续诉说着属于这里的故事。
位于绍兴路40号的“科学会客厅”在辖区科学单位和大咖们的助力下,把社区打造成为科普第一线。
在南昌路100弄2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一墙之隔打造了“初心会客厅”和一月一期的“渔阳里讲坛”精品党课,并设置红色初心邮筒,帮助辖区党员“让初心薪火相传,将使命勇担在肩”。
在南昌路152号打造“人文会客厅”,依托“瑞金Guide”项目,由生活和工作在南昌路的素人们担任“文化传播大使”,按照市民和游客的需求,分门别类提供红色足迹、历史建筑、科学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导游”服务。
复兴公园的花艺快闪、南昌路47号的“转角遇到音乐”等活动,更是丰富了日常生活,精彩纷呈,引人驻足。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下,现时的南昌路引领着健康、活力、艺术、低碳的生活方式,并推动了街区风貌焕新和功能提升,实现辖区居民“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便利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