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凌晨5点开放,这个跳蚤市场“奇”货可居,值得“收藏”~

【体验】凌晨5点开放,这个跳蚤市场“奇”货可居,值得“收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姗姗 2022-01-13 19:23

每周五凌晨5点就开市,聚奇城三楼汇集了来自长三角甚至全国各地的收藏、淘货爱好者,令人叹为观止。

“凌晨5点,交易开始。”


在“聚奇城”三楼,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早已流传开来。


“聚奇城”,顾名思义,很多稀奇古怪的“宝物”齐聚一堂,等待顾客“慧眼识珠”,带走属于自己心底的那份向往。


将近年关,当你穿过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灵岚花鸟市场,走到底便会看见聚奇城的主楼。



“三楼地摊捡漏”“二楼古玩淘宝”,电梯一旁贴着这样的简介,其中三楼是主场地,一周只摆周五一天,凌晨5点就开市,聚集了来自长三角甚至全国各地的收藏、淘货爱好者。玉石、瓷器、手串、珠宝饰品、旧手表、字画、旧照片、古玩核桃、古钱币等在摊位上一字排开,令人叹为观止。




跳蚤市场的背后,是一片江湖


凌晨5点出头,李师傅已经在三楼摆好了摊位,一切准备就绪,静候过往穿行的爷叔阿姨停留驻足,将宝物们带回家。


李师傅是陕西人,他告诉笔者,干这一行就是不断“在路上”,辗转于全国各地收货、卖货,有个摊儿就能摆。山东济南、福建福州是他的常驻地,前阵子他还在南京的某个古玩城,如今又现身上海聚奇城摆摊:“快过年了,抓紧赚点钱回家。”才7、8天,他就结识了不少顾客。


“这瓷碗是一对,现在只有一只了,可惜。”在李师傅的摊位上,一位蹲着的老爷叔拿着小手电,眯着一只眼睛喃喃自语。“小手电”、“放大镜”,是懂经老爷叔们的标准装备。“您怎么知道是一对?”“八仙过海,这只方碗上只有四仙,很明显缺了一只。”老爷叔也很乐意为笔者解答。原来,用手电照来照去并非“装腔作势”,透过灯光,能够看出瓷器的釉色与通透度。



摊主们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摊子后一坐就是大半天。驻扎了十几年的、才来几天的,不少人如今已实现了财富自由,现在不过是“大隐隐于市”罢了。


喜欢来这里逛的人大多也是有钱有闲的爷叔阿姨,凌晨5、6点就会赶来,在这片江湖和不同的摊主们侃天问地,一待就是一上午。



买了三块“和田玉”的爷叔,等待摊主加工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不论是摊主还是顾客,都非常热情、健谈,他们充满了表达欲,即使你只是一个外行,他们也想和你说说这些老物件的故事。一旦你投入到这些“宝物”的魅力中去,很快就会忘记周围的嘈杂。其实,这里的环境并没有笔者想象中的好,甚至有些“烟雾缭绕”,“鬼市”的味道扑面而来。但一个个小地摊倒也乱中有序,少说也有几百号,在这偌大的空间成列排开,7点多就已经人头攒动,虽说是下午5点收摊,但实际上很多摊主11点多就陆续收摊了。


旧物的背后,是岁月的沉淀


笔者在一个摊位上发现了一枚珠宝,背后“纯银”二字经过岁月的洗礼充满年代感,正面嵌入一颗琥珀色的鸽子蛋形状大小的珠子,很是独特。但摊主其实也不清楚这具体是个什么物件,据她介绍,这是一位经常来她摊位买玉镯的老顾客送的,至今还没人开价。



此外,旧书、旧玩具、小古董、千禧年代的胶片机、乐器,多元冲撞、琳琅满目的小物让人目不暇接。无论真假,不论来历,它们都是某个时代最特殊的记忆,每个人都能在这找到属于自己心底的一份回忆。


1985年某本《斯大林格勒回忆录》的借书签


和三楼不同的是,二楼是由固定的柜台、店面组成的,俨然像上世纪的小市场。连环画、老台灯、玩具娃娃、磁带、碟片、餐具……柜台满当当摆着各自的看家好货,相较于三楼的老爷叔们,这里的顾客不乏穿着复古时尚的潮流年轻人。




琳琅满目的搪瓷杯


“连环画多少钱一本?”“八毛。”听见这样的对话,先不要急着惊讶于它的便宜。其实,这是“业内行话”——一毛代表十元,因此一本连环画实际上是80元。《渡江侦察记》《阿龙师傅与小飞马》《三打陶三春》……出没于上世纪的连环画,精致小巧,着实令人爱不释手。一位年轻的顾客顺手拿了一摞,他告诉笔者:“买进卖出,才有利可图,这就是市场上老物件不断流通的一种方式。”



眼前这家被塞得满满当当、“见缝插针”的小店,已经开了15年。店主带着一顶护耳军帽,笑着招呼着顾客:“随便看,随便翻,碰坏了不用赔!”他告诉笔者,自己收货收了40年,15年前才张罗起这家店来。“奥特曼的碟片,20几年前的。”“木质的一对小黑猫,人见人爱。”“胶卷相机,几十年了还能用。”很难想象,这位六七十岁的老店主竟然和这些小物件一点也不违和,在愉悦的话语中,一个老顽童俨然显现。



在上海繁华的背后,像聚奇城这样奇妙的小世界还有很多,它们是过往历史与记忆的收藏之地,更是后来者的寻宝之地。


Tips


地址:灵石路1539号

交通:7号线新村路1号口,步行800米左右

开市时间:二楼常年开放,三楼每周五早上5:00至下午5:00(部分摊主会不定时提前收摊)


责任编辑:朱姗姗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