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正在做表格,突然想起来厨房水槽里的碗筷还没洗;明明正在看文件,突然就被爸妈或孩子的呼唤打断思路;明明正在视频会议,思绪却被脑海中不断浮现的美食拉扯……宅家办公的这段时间,你是不是每天都在生活与工作之间反复“横跳”?
今天是你宅家办公的第几天?效率如何?为了听到宅家办公最真实的声音,笔者从身边的朋友、网络上做了一番了解,发现只需体验几天,大家便恍然发现居家办公的不易:不仅要随时在线,还要带娃、抢菜、做饭、做家务,约等于全天候作战。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方式瞬间坍塌,甚至开始怀念“办公室的一天”……
最短通勤+自由,但也怀念正常上班的日子
从“一小时到岗”升级为“一步到岗”,对在律所工作的小杨来说,她首先感受到的是自由:“相比在办公室端坐着,居家办公的一个好处就是更自由一些。”由于自己住的离工作单位有些远,每天较长的上下班通勤时间,让她一直憧憬居家办公。“省去通勤时间,每天早上我可以稍微晚点起床,不慌不忙地吃个早饭,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完成工作后,还可以抽时间健身、看剧。”
然而,远程办公带来不适与疲惫感也逐渐来袭。不少朋友表示,居家远程办公甚至比在单位上班更累。由于缺乏自律,加之没有了上下班界限,有几天的工作时间甚至达到了十几个小时,不禁让人怀念起正常上班的日子。
带娃+做饭,打造一个舒适工作角
“抢镜、抢鼠标、抢键盘,撒娇、删文件、代理聊天……”在居家办公的这段日子,小刘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原来孩子们“领悟”新技能的速度,比爸妈的对策还要快,只要一不留神,电脑上的对话框可能就会出现一串乱码,让人哭笑不得。经过几天的琢磨,她道出了自己的心得:“首先要将房门反锁,把捣蛋鬼挡在门外;其次为自己打造一个舒适的工作角,明确上下班的边界——对下班起码的尊重,这样才能抽出时间做饭、做家务!”
父母投喂+监工,充满“爱意”的工作氛围
和爸妈住在一起的小伙伴,疫情宅家期间多了一些朝夕相处的机会,也收获了几分“相爱相杀”,小陈回忆道:“在家办公的第一天,我妈就催了我无数次:‘饭好啦、吃饭啦、饭凉啦!’;在家办公的第二天,早上7点我妈就问我‘还不上班?’晚上10点我妈还问我‘还不下班?’在家办公第三天,开了好几个远程会议,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和我爸成为用同一张办公桌的同事。”
“去做会家务!”“怎么除了弄电脑就是玩手机?”“休息休息眼睛,看看窗外绿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有爸妈在的工作环境,着实让人感到“累并快乐着”。
撸猫/养狗,截然不同的工作“伙伴”
各位“铲屎官”进入居家办公时刻,就会发现桌上、键盘上或许会“长猫”,它们大多蜷在一旁,或闭目养神,或静观远方,时不时感受几下抚摸,肚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不少有猫的小伙伴表示:“撸几下猫,就又获得了投入工作的动力!”
而疫情宅家对于小狗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它们不明白为什么主人不再带它们出去放风,只能在家释放精力——“在家办公,每次开会我的狗狗就在旁边狂叫,我一说话它就叫,会议完全无法进行,迫不得已之后就把它拒之门外了。”小李笑道。
在这里,也为大家分享一些宅家办公的建议——
找到上班的仪式感
试想,当你穿着舒适的睡衣,待在沙发或床上不想动的时候,大脑是不是也自动进入了休眠状态?即使在家,也要依然像在公司上班一样来安排自己的行程。坐下来开始工作之前,也照旧打个卡,让头脑准备好进入专注的状态。
养成良好的协作习惯
在家办公导致工作低效的原因很可能是和领导、同事的沟通不够充分进度一拖再拖,工作热情也随之下降。每天早上第一件工作,可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所需的支持;晚上复盘总结,梳理完成事项,列出第二天的待办清单……
关注疫情,但也要察觉内心
疫情之下,我们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应激情绪,比如愤怒、焦虑、悲伤、甚至是抑郁。当你的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时,建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让情绪抒发和流淌出来,才能全心投入工作。
学会科学运动,宅家提升免疫力
在家办公,很容易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颈椎喊救命,腰也在用疼痛抗议。在健身条件不充足的家里,瑜伽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早上,练习瑜伽站姿;工作间隙,舒展舒展筋骨;傍晚时分,进行舒缓地肩颈修复;睡前,短暂冥想。
其实,疫情之下还有一群人不分昼夜地奋战在一线,他们没有“宅家办公”一说,甚至从疫情爆发至今从未归家。但是,兵荒马乱的日子终会远去,届时大家可以一起感受阳光久违的温暖,一道享受美食背后的生活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