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疫情逐步趋于稳定,上海复工复产工作正严而有序地推进中。熟悉的生活节奏即将回归,明媚的夏天已悄然而至,肌肤的需求也要赶紧跟上哦!
宅在家两个月,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白了三个度,皮肤也娇嫩了许多。那么,复工以后,如何让皮肤适应外面的明媚阳光呢?紫外线不仅会让人晒黑,还会加速皮肤老化,晒斑,细纹。最可怕的是自以为戴着口罩就不用防晒,结果却给自己晒成了个阴阳脸……
所以,今天就趁着皮肤白里透红的好时机,来一波防晒攻略分享。
戴口罩了还需要涂防晒吗?
从疫情到现在,出行佩戴口罩已经成为了日常标配,这也就造成了大家的一种误解,那就是带口罩了不再需要涂防晒霜了,反正太阳也没办法照射到。
错错错!首先,口罩并不能完全阻隔紫外线。其次,口罩只能遮挡半张脸,包括眼周脆弱肌肤都暴露在外,像额头、眼周、脖子这些部位不仅会晒黑,还会因光老化导致肌肤衰老!
紫外线是无处不在的!坚持擦防晒是重中之重!防晒霜就相当于肌肤的保护伞,可以避免肌肤被晒伤、晒黑!而且这东西并非夏天专属,一年四季都要用!
高效防晒,最好“软硬兼施”
紫外线中UVA和UVB是让我们皮肤变黑、变伤、衰老的罪魁祸首!UVA、UVB最高的季节是春末和夏季,最高的时段是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这时候防晒霜比起墨镜、防晒衣、遮阳伞这些“硬货”来,还是相对“软”了点,大家可以在硬防晒的基础上,涂抹防晒霜,“软硬”结合防紫外线。
防晒一般分为硬防晒和软防晒两种。
硬防晒:
包括遮阳伞,遮阳帽,防晒衣,防晒口罩、太阳镜等方式遮挡阳光、阻隔紫外线。
硬防晒指标:
UPF值:指纺织品防紫外线的性能。主要强调防护UVB的效果。在正规厂商的合格产品前提下,UPF值越高,防晒能力越强。UPF 40+ 代表可过滤97.5% 以上的紫外线,UPF 50+ 代表可过滤98% 以上的紫外线。
T(UVA)AV:指UVA的透射率。在我国,一般UPF>40且 T(UVA)AV < 5%的产品才能被认为“防紫外线产品”。
软防晒:
主要是用防晒霜/乳/喷雾等防晒产品保护肌肤。
软防晒又包括物理性防晒、化学性防晒和混合性防晒三种。
软防晒指标:
SPF:这是对抗紫外线中UVB的,表示可以提高皮肤对UVB的耐受力至多少倍。
PA:这是对抗紫外线中强劲的UVA的,一般用+号表示,后面跟的+号越多,表示防止晒黑的能力越强。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防晒霜?
事实上,只要质量合格的防晒霜基本上差不太多,最重要是要根据每个人肤质的情况以及所处场景选择。
根据肤质:
中性、油性肌肤可以选择防晒乳液或者稀薄清透的化学性或混合性防晒霜,能减少粉刺形成。
干性、敏感肌肤建议选择偏油脂厚重的物理性防晒霜。物理防晒霜一般较为温和,小面积试用后不会过敏再大面积使用。
不易涂抹到的地方可以使用防晒喷雾。
根据场景:
防晒指数不是越高越好,选择适合的才重要。
防晒的抵御力度越大,我们皮肤的负担也就越多,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日常情况来选择:
1.办公室的通勤朋友选择SPF30左右、PA为两个+的防晒霜就够了,需要4-5小时补涂一次;
2.经常出差、在外跑业务的朋友可以选择SPF30-SPF50,PA为三个+的高倍数防晒霜,间隔2-3小时补涂一次;
3.长期在户外的警察叔叔、快递员、送餐员朋友们,选择SPF50或以上,重点是:2小时左右涂抹一次。
防晒霜涂抹注意事项
出门前15分钟涂抹,按不同场景重复补涂,脸部一般用1分硬币大小的防晒霜就够了。全身其他暴露部位的用量根据面积不同有所差别,一只手臂大概要两三个1分硬币大小,后背要四到五个1分硬币大小,每个人高矮胖瘦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减用量。
如果持续日晒,每2小时就需要补涂一次。出汗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补得更勤一些。
回家之后,还得及时将防晒霜清洁干净,防止残留在皮肤上堵塞毛孔。洗净之后,别忘了对历经日晒的皮肤进行补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