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上去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其实他们并非“无用之美”,在生活的许多细节里,饮食、观赏、穿搭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身影。
吃的是糟醉,品的是历史
在购物软件上,搜索非遗相关产品,食物类位列销量排行前列。从来自天津的枣泥卷到常州大麻糕,再到蒲江酥糖,这些使用非遗技艺制作出来的传统糕点,融合了地域特色,也是一代代人对家乡与童年舌尖上的回忆。因此,食物对我们来说,恰恰是了解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载体。
要说身边的非遗美食,这个季节里,糟货不能不提,邵万生糟醉加工技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万物皆可糟”,除了常见的糟鸡、糟门腔、糟蛋等,邵万生还将“糟”融入其他产品,推出了糟香鲜肉月饼、糟香小锅贴等。不仅可以直接购买现成产品,还有许多人喜欢买上几瓶糟卤汁回家自己做。在闷热的夏天,清爽鲜香的糟货让人一下子打开食欲。在许多人心中,上海的夏天若是闻不到糟香,那是不完整的。
蜀绣工艺融入家居装饰
“花花,果赖——”谭爷爷与大熊猫中的顶流女明星和花的视频你刷到过吗?不仅是萌萌的宛若三角饭团的“花花”,整个大熊猫家族都因他们的稀有和憨态可掬的外表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当大熊猫遇到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采用蜀绣工艺,绣出各种各样的大熊猫,搭配木质框架,不同的画面场景有不同的寓意,这类非遗产品很适合作为中式风格装修的陈设。
怎样判断一副绣品的好坏?可以关注以下几点:绣面的光滑程度,这代表绣娘每一针刺绣下针时的角度、速度、准确度给丝线带来的摩擦有多少,摩擦越小,越光滑;绣面的密实程度,好的绣品每针的间隙不过分毫之间;细节的处理,表现不同的主体、动物毛发的特点时,在线的选用上是否到位,决定着画面的精细程度。
绽放在发丝中的绒花制作技艺
如今在上海街头,穿着汉服出街的人越来越多,与之一起来到人们视野中的,还有可以用于搭配的头花——绒花发簪。绒花制作技艺是江苏南京的传统技艺,也入选了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他们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拥有“荣华”的谐音,因此有吉祥如意的祝福之意。
除了搭配汉服以外,新中式风格的穿搭和夏日的裙装都可以搭配这种发饰。或是优雅知性,或是俏皮可爱,不同风格都可以驾驭。
一块徽墨氤氲文化传统
1915年,一锭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在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落纸如漆、经久不褪、丰肌腻理,这些都可以用来形容徽墨。说到墨,虽然在现在的生活中,使用率不似水笔等那么高,但在历史长河中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良驹难求,佳墨亦是”。采用古法制作、拥有精美图案的墨块为许多爱好传统文化的人喜欢,其中尤其是老墨,因为他们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和淡雅的气味,而更受欢迎。
那如何挑选一锭好墨呢?我们可以通过辨色、听音、观形来鉴别。辨色即是看墨的色泽,泛出青紫色的墨是佳品,黑色次之,如果出现红黄色光或者白色,那品质较差。听声就是将墨块轻轻叩放或是用手指轻弹,听听声音是否清脆,发闷的声音则不是理想的好墨。观形,最为直观,除了墨上图案是否精美、涂色是否均匀以外,还有外形是否挺直、干燥,并且无开裂、变形、残缺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