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盛夏已至,吹过脸庞、耳边的风都似乎氤氲着热气;烈日炎炎下,蟋蟀都纷纷离开田野,转而到屋檐下、墙角边避暑;地面的温度让老鹰高飞,在高空盘旋寻找片刻清凉。所谓小暑三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如是说。
在小暑节气的15天里,我们将迎来潮湿闷热的“三伏天”。暑热当头,许多人会感觉食欲不振,关于三伏天怎么吃,也有许多说法。
在上海,有着“头伏馄饨二伏茶”的习俗。“肚皮鼓,两头翘,像偃月,似元宝。实墩墩,香喷喷,团团坐,热闹闹。”上海人对馄饨的喜爱藏在童谣里,展现在多种多样的吃法上。闷热的夏季,来一盘冷馄饨配上花生酱、香醋、酱油等调制的拌酱清爽美味,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馄饨鲜香无比,尝一口油煎馄饨外皮香脆内陷多汁……吃过馄饨,再配上一杯热茶,夏日的生活就如同这样有滋有味。
三伏天的这口茶,被寄予降温防暑的用途,据说过去,会有热心人在道路旁提供“伏茶”给车夫、路人饮用。而今,走在上海街头,由上海各级工会联合吸纳社会力量打造的一处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成为户外职工的加油站,通过提供各种便利设施和服务,高温天里为职工群众撑起“清凉伞”。
说回三伏天的饮食习俗,“三伏进补,肉食首选鸭肉”的说法十分流行,中医认为鸭肉具有清虚劳之热、滋阴养胃的功效。富含蛋白质的鸭肉在夏季食用也不会过于肥腻,不容易引起上火等问题。做法上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搭配笋干煲汤或是煮鸭肉粥、做啤酒鸭等。
除了鸭肉以外,许多上海市民也爱在三伏天吃羊肉,其中奉贤庄行的伏羊很是出名。据悉,三伏天吃羊肉在奉贤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肉质软糯、营养丰富的庄行羊肉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因此也有了“千年伏羊看庄行”的美誉。7月9日,第十六届上海庄行伏羊节将在奉贤区花米庄行举行,喜欢羊肉的市民朋友可以提前关注起来。
除了习俗以外,饮食也关系着节气养生。小暑时节的养生要点可概括为解暑、养心二词。饮食上,如荷叶、莲子等祛湿健脾的食物就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适量吃些瓜果,如此不仅能补充消耗掉的水分,还能获取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不过对脾胃虚寒的人来说食用瓜果不可过多。虽然夏季天气炎热,但饮食上仍要注意切莫贪凉,小暑时人体脾胃功能减弱,生冷食物容易导致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