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地铁游姑苏,感受古城水乡,穿越悠悠古今风韵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上海地铁 发布时间:2023-09-23 12:07

摘要: 搭乘上海地铁11号线至花桥站换乘苏州地铁,在苏州地铁1号线临顿路下来,感受苏州风韵。

随着上海地铁和苏州地铁的连通,上海前往苏州的方法变得更加多元、便利,苏州的游玩地也显得更加触手可及。除了大名鼎鼎的苏式面,古朴的姑苏庭院,苏州的一方水土,还孕育出了属于江南水乡的独有韵味。



搭乘上海地铁11号线至花桥站换乘苏州地铁,在苏州地铁1号线临顿路下来,从3号口出来,沿临顿路一路步行,途经南石子街,便可来到探花书房。



潘祖荫故居有300多年的历史,因藏有西周青铜器大盂鼎、大克鼎而闻名于世。大盂鼎、大克鼎现如今分别藏于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引得无数游人流连。而在这里,1:1的复制品让我们可以更加近距离地打量。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流行于隋唐,繁盛于宋代。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并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所以还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我们常把垂直的细线称作经线,横向则为纬线。通过在经向纱线上缠绕各色纬线,织成花纹。“通经通纬”是缂丝技艺中的基础之一,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体验,从中感受到缂丝的无穷魅力。


京杭大运河,从旧日苏州府城而过。今天的运河苏州段,自北向南穿越苏州,全线皆为四级航道以上标准,至今仍是苏州内河航运体系中的一条重要水道,也是大运河中最繁忙的一段航道。千载运河悠悠,正是在这桨声波影里,苏州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中无法忽视的一处。



相传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将都城苏州建在一片水网之上。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理水为河,垒土为坊,设计监造了苏州古城。护城河形成天堑,将古城牢牢包裹其中。从此,运河与苏州古城便开启了相伴2500多年的历史。



吴门桥靠近盘门,始建于北宋。因此处为水路、陆路的重要汇合点,有吴中门户之意,因而得名。吴门桥横亘于波涛滚滚的大运河之上,桥洞高大,木船也可扬帆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石桥。



盘门位于苏州古城西南一角,最早为伍子胥所建阖闾城八城门之一,现存盘门为元代重新修筑。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也是我国水陆并联式城门的杰出范例。



水门傍南,陆门依北。水陆城门皆由内、外两重城门构成,中间为方形瓮城,是古代城市十分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古时守城士兵诱敌进入瓮城后,从城墙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



而水城门,不仅是防御设施,还是控制城内水位、防洪泄涝的重要设施。


内城门北面左侧设有跑马道,可直抵城墙之上的宽阔平台。在这里,我们便可一见盘门全貌。城墙之上,射孔、闸口、绞关石和将军楼,共同构成了一套完备的古代防御系统。



瑞光塔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年间,初名普济寺,是苏州历史上最早建的佛塔。建筑最初为13层,宋代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内不光存有梁枋式塔心基座、抹角及瓜棱形倚柱,壁龛、壶门之上还有七朱八白、折枝花等宋代粉彩壁塑残迹,其形制古朴,清秀柔和,隽秀挺拔,保存着唐宋古塔的建筑风格。






责任编辑: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