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上北外滩》国际水彩画、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日前在上海白玉兰广场开幕。
展览邀请了近60位著名水彩画、油画名家,分六期前往北外滩进行写生活动,以“爱上北外滩”为主题,聚焦“海上风情”(风景)、“海上风华”(人物)、“海上风物”(物)三个系列创作,覆盖北外滩地标性景观、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人文历史风貌、历史文化名人以及经典历史故事和文物等共160余幅作品。本次展览除了以白玉兰广场作为主展馆之外,还将在上海大厦、中国证券博物馆(浦江饭店)、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分别展出。
此次活动学术主持、中国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介绍,上海是中国现代水彩画和油画的发祥地。虹口作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集聚地,更加是水彩文化发展的沃土。“北外滩的一切,犹如一部恢宏的交响音乐,深深地感染、打动了每一位艺术家的心灵。他们的步履覆盖了北外滩的大街小巷,我曾目睹他们创作时全神贯注的目光,全身心投入的身影,这也成了北外滩的一道隽永而迷人的风景。”
“《爱上北外滩》是一次重要的文化盛会,通过这次活动,我将向国际水彩大师协会以及全球的水彩画家介绍上海北外滩的艺术魅力,用水彩艺术的方式将北外滩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澳大利亚知名水彩画家约瑟夫·祖布科维奇(Joseph Zbukvic)说。约瑟夫·祖布科维奇是当代水彩画印象派大师级领军人物之一,尤其擅长室外写生,独特的“约式灰色调”令人印象深刻。
北外滩诗情画意在哪
伴随《爱上北外滩》国际水彩画、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开幕,透过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于北外滩的喜爱,也让人好奇他们的灵感从何而来?选取北外滩代表性景观的巧思何在?
9月21日晚,在“世界会客厅”,著名画家约瑟夫(Joseph Zbukvic)、国际水彩画大师协会秘书长柳毅、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陈世宁、虹口区文联主席赵亦农、策展人史赟淇一起畅谈艺术创作,带领听众一同领略北外滩的诗情画意。
策展人史赟淇从展陈形式到篇章设置,详细介绍了“爱上北外滩”展览的特色。现场,几位艺术家也回忆了自己与绘画艺术、北外滩的渊源,讲述了他们观察与描绘北外滩历史建筑的独特视角,还分享了虹口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变得更有影响力,如何托举北外滩成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中国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主任史赟淇:
此次展览我们分为了五个展厅,打破了原有的展陈在一个美术馆或者博物馆这样的形式,在白玉兰广场、上海大厦、中国证券博物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都有设展。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艺术更好地融合于百姓间,也希望能够将文化旅游很好结合,用艺术形式将北外滩的美传播到世界各地。
澳大利亚著名水彩画家约瑟夫(Joseph Zbukvic):
在漫步北外滩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邮政博物馆,那栋大楼非常美丽。上海邮政博物馆所在位置可以说是建筑、河流、大桥相互辉映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一种平衡,一种充满了诗意的美丽,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当真的开始作画的时候,你就会完全沉浸其中。
国际水彩画大师协会秘书长柳毅:
上海是中国水彩画的发源地,而虹口和北外滩的历史,充分体现着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用水彩艺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纽带,用水彩作品来呈现北外滩的历史文化建筑,具有特殊的意义。用画笔为上海的新名片增光添彩,用水彩艺术作品展现虹口北外滩之美,让艺术在北外滩传播、交流、融合,为北外滩发展助力。
江苏省油画学会主席陈世宁:
艺术创作中有一句话说,要创造出好的作品,要“古到极点,新到极点”。北外滩要打造都市发展新标杆,“古到极点”那就是要将北外滩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新到极点”就是要突出创新、创意。虹口强调“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正是将来的标杆。
虹口区文联主席赵亦农: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既要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延续,也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得到升华。从北外滩的历史走来,艺术家非常喜欢的浦江饭店是当年的地标建筑,是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艺术家今天提到的上海邮政博物馆,从1924年建成以后,就是上海十大地标之一的建筑。
随着北外滩的建设,它也是一幅真正的艺术作品。其实我们都在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北外滩,我想我们都要有这样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代共进的精神,每个人都能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家。
虹口被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过去的北外滩,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启航之地,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大码头,现在的北外滩是上海百年风韵和改革开放成就的最佳观景台,未来的北外滩将以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的姿态精彩亮相,要成为外国人看中国的窗口,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城市顶尖中央商务区的竞争与合作的“未来城市样板间”。“爱上北外滩”,始于艺术,不止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