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月饼”真的无糖,更健康?节日如何健康吃月饼。营养专家这样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科学辟谣 发布时间:2023-09-29 10:55

摘要: “无糖月饼”并非真的无糖,糖尿病人群和减肥者,对“无糖月饼”也要控制摄入量,不能因为宣传而毫无顾忌地敞开吃。

流言


每年中秋佳节,月饼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时令食品,也成为亲朋好友之间传递情感的桥梁。


不过,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不断增加,传统的高糖、高脂月饼逐渐失去部分市场。毕竟吃多了,普通人容易长胖,糖尿病人吃了影响血糖。


所以,大家更倾向于选择自带健康光环的“无糖月饼”,很多人都认为,无糖月饼中不含糖,更健康。但是,“无糖月饼”真的无糖吗?是否一定要比传统月饼更健康、更适合糖尿病人呢?


分析


无糖月饼真的无糖吗?


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无糖月饼”的字样,这让人误以为它们是完全不含糖的月饼,因此觉得会更健康。然而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1],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克/100克才可以标注为无糖产品。实际上市售的月饼大都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更常见的是以下两种:


无蔗糖月饼:通常是用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其他糖浆原料,代替了绵白糖、白砂糖或冰糖等蔗糖原料。不过,它们和蔗糖作用几乎一样,仍旧是糖,仍然含有一样的热量、仍可升高血糖。


糖醇月饼:既不添加蔗糖、也没有添加糖浆,使用的是糖醇类甜味剂(麦芽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等)。像麦芽糖醇,甜度是蔗糖的90%,既可保留甜度,又不参与人体代谢,原则上适合减肥、控糖的人群。如果又能满足无糖标准,则称之为“无糖月饼”。


整体这两种月饼,都逐渐以糖醇类甜味剂来代替传统的糖。相比传统的绵白糖,甜味剂能更好地控制热量,降低孩子龋齿的风险,也对忌糖人群非常友好。


不过,如果贪吃过多的糖醇月饼或者糖醇其他食品,这种甜味剂会增加孩子对甜味的渴望,变得更“嗜甜”;而且糖醇本身有“低热量、不升糖”的特性,这就意味着糖醇不被小肠吸收。那么吸收的糖醇进入大肠之后,会促进肠道运动,往往容易造成胀气、腹泻等问题。


因此一些细心的厂家,整体会给出温馨提示:虽然糖醇糕点是为糖尿病人制作的,可以放心食用,但不建议多吃,每次吃半块或者一块,具体食用量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来定量。


再者,不管是“无蔗糖月饼”“糖醇月饼”还是“无糖月饼”,其主要原料还有面粉和淀粉,这些含淀粉的原料一样可以升高血糖。因此,糖尿病人群和减肥者,对“无糖月饼”也要控制摄入量,不能因为宣传而毫无顾忌地敞开吃。


节日健康吃月饼小Tips


挑选健康的方式收到了,但依然好多人说,“每逢佳节胖三斤”如果不想长胖,那怎么吃更为合适呢?


1.控制总量,代替主食和甜食


像月饼本身属于高能量、高油、高糖的糕点,特别像蛋黄莲蓉、奶黄流心;吃它的时候,可以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和甜食的摄入。为了解腻,可以配淡茶(乌龙茶、大麦茶、绿茶等)吃月饼,并且减少"炒菜油"。像锅巴、蛋糕、薯片、饼干等零食也都可以省了。


2.买小个头,分享着吃


通常,一个月饼大约200-400千卡每100克大约380千卡,摄入的热量相当于一顿饭。所以,建议买小个头的月饼,每次就吃一块;大点的话,掰开亲朋好友彼此分享,这样还能同时品尝不同馅料的月饼。而且一次不至于吃的月饼太多。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3.放早餐吃


除了赏月当晚吃月饼,其他时间建议可以放在早餐吃。早上处于空腹状态,月饼放在早餐吃,代替面条、油条、馅饼类主食,既可以快速补给能量,而且月饼脂肪也不低也抗饿,支撑一上午的工作学习。还可搭配些低脂牛奶、无糖豆浆。


4.吃了月饼,增加些运动


如果担心还是怕长胖,不妨每天增加30分钟有氧运动。可以和家人晚上散步,亦或者吃完饭,多帮忙打扫下卫生,也可以增加能量消耗。


月饼要这样保存


月饼该如何保存呢?


像没有开封的月饼,放在阴凉通风处储存即可。开封后没吃完的月饼,可以将其装入保鲜袋中,放在冰箱冷藏保存;如果一段时间吃不完,可以将其放入冷冻室,存放一年都没问题。吃之前用微波炉热一下即可。如果不想储存,感觉家人吃不完又不想坏掉,趁着节日正当时,也可以选择分享给亲朋好友、同事、社区工作人员、保安保洁人员。


结论


无论是“无蔗糖月饼”“糖醇月饼”还是“无糖月饼”,并不一定代表着真的不含糖。要知道,月饼的主要原料还有面粉和淀粉,这些含淀粉的原料一样可以升高血糖。即使将传统月饼用的蔗糖替换成了“低热量、不升糖”的糖醇类甜味剂,但吃多了容易造成腹泻。建议普通人群、超重肥胖、糖尿病人群食用“无糖月饼”时也要适当食用,每天半块或一块,享受中秋佳节的喜悦,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一周生活指南】中秋节火车票开售...

食堂月饼、团建月饼、DIY月饼…...

中秋快到了,南京东路上排队的人都...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