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草莓,千万别摘草莓蒂!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中国食品报 发布时间:2024-01-06 22:36

摘要: 关于草莓如何清洗最干净,真有人研究过。最关键的操作是:不要摘草莓蒂!

一颗红彤彤的草莓入口,酸甜的汁水在唇齿间爆开,柔软嫩滑的果肉在口中“融化”,太让人陶醉了!但你吃进去的草莓,真洗干净了吗?


洗草莓不要摘掉草莓蒂


关于草莓如何清洗最干净,真有人研究过。最关键的操作是:不要摘草莓蒂!


研究人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硕丰草莓,分别取自超市、水果店、路边水果摊各3kg,平均分成8份,分别进行了下图表中8种清洗方式,对比不同清洗方式对草莓样品中农残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摘掉草莓蒂和不摘掉草莓蒂在去除农残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摘掉了草莓蒂后再浸泡的草莓,农残相对来说更高一些。


这是因为去蒂的草莓若放在水中浸泡,残留的农药会随水进入果实内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并且,最推荐的清洗方式为用清水冲洗过后,再用清水、淘米水、淡盐水、小苏打浸泡5分钟后再冲干净。



草莓居然是夏季水果


草莓属于浆果的一种,汁水丰富,酸甜可口。记忆中小时候只有夏季才能吃到草莓,冬季难得一见,而现在即便是冬季也能吃到草莓了。有人不禁会产生疑问:草莓到底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实际上,自然条件下草莓是夏季的应季水果,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左右。一般情况下,当土壤温度在15℃~23℃时适宜草莓根系的生长;当空气温度在20℃~25℃时,草莓进行光合作用的效果最好。所以露地栽培的草莓一般选在8~9月定植,翌年5~6月采摘,这时候的天气情况最适合草莓的生长。


然而可口的草莓,往往供不应求。为了让大家冬季也能吃草莓,大棚种植草莓应运而生。目前我国草莓的种植面积和消费情况位居世界第一,几乎90%以上的草莓种植都是在大棚中实现的。温室大棚栽培草莓,一般在6~8月就着手准备,9月左右定植,元旦前后采摘上市,采收期长达3个月。


冬季露天温度低,不适合草莓的生长,还存在被冻死的风险。而大棚种植能够人工控制温湿度、授粉和土壤情况,保障草莓健康生长。所以草莓摇身一变,从“夏季水果”也变成了“冬季水果”。



有人说:“这不就是反季水果吗?”


其实,现在反季蔬果已经很普遍了,没必要过于担心。草莓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还是比较挑剔的,温度、湿度、水分、光照等都会影响草莓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草莓的品质。大棚种植的草莓能人工控制这些条件,保证草莓的光合作用可以正常进行,风味、品质都不错。至于大家担心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正常使用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只要清洗干净就可以放心吃。



冬季草莓更甜?是真的!


也有不少朋友会发现:冬季的草莓吃起来口感比夏季的更甜,这是不是错觉?还真不是!


草莓中的糖包括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别为0.47g/100g、1.99g/100g、2.44g/100g,其中果糖含量是最高的。果糖有一个特点,温度越低,口感越甜,所以冬季草莓口感上确实会更甜。


草莓不仅好吃,营养也很不错


维生素C


在吃水果这件事上,很多人关心能不能补充维生素C,这一点草莓的贡献还是挺大的。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每百克草莓能为我们提供47mg的维生素C,但不同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会有差异。



每天吃100~200g草莓基本就能满足一般人群对维生素C的需求了。


膳食纤维


草莓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1g/100g,总膳食纤维含量为2g/100g,不同品种略有差异。


 

矿物质钾


草莓的钾含量虽说不如香蕉,但却是苹果的1.6倍,为131mg/100g,对维持血压健康有益。


抗氧化成分


草莓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约为常见水果如苹果、柑橘、猕猴桃等的2~11倍。其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总酚、黄酮、花青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


热量低


草莓的热量在水果中属于偏低的,仅为32kcal/100g,比蓝莓、桑葚、苹果、梨、桃子、猕猴桃等水果都要低。即便是需要控制体重或正在减肥的小伙伴,也能放心吃。


另外,最近发表在《营养素》上的一篇研究提到:中年人长期食用草莓具有降低痴呆风险的作用,只不过研究中用的是每天补充130g草莓粉。


关于草莓的传言,别信!


草莓掉色是染色?


不是哦!草莓表皮较薄很娇嫩,清洗的时候稍微用力一点就可能会弄破草莓的组织,导致花青素流出,这种成分易溶于水,所以水会变色。


白草莓是转基因的?


白草莓并非转基因的,而是人工选育出来的品种。目前白草莓品种很多,比如桃熏、白雪天使、小白、白雪公主等。


空心草莓、畸形草莓是打了激素?


草莓空心和激素没什么关系,与草莓的品种、生长环境等有关。比如甜查理等品种,自身的果肉密度本身较低,果子当中较为松散,可能会导致出现空心;结果期氮肥的使用量过大,也会导致空心;果实内部运输需要足够的硼元素,如果缺乏硼元素也会导致果实出现空心;营养供应不足或采收太晚也会导致空心。


另外有人研究了氯吡脲对草莓空心与畸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导致草莓空心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草莓畸形的一个因素。种植草莓过程中无论是否使用氯吡脲,随着草莓个体的增大,果实空心畸形的风险都将增加。


责任编辑: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