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杀!1996年老款手撕日历”“96年时尚服饰海报日历,单页出”……最近,在二手交易平台上,1996年日历成了“爆款”,只因“1996年公历日历与2024年完全一样”,引得不少年轻人“买旧历,过新年”。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1996年旧日历的搜索量飙升600% ,不少网友感叹“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回忆杀”“复古”“时光倒流”……浏览“96年日历”卖家标注的关键词不难看出,这一轮旧日历突然卖爆,除了奇特的“时间重合”之外,还源于近年来刮起的怀旧风。从CCD相机、排骨年糕到军大衣、古早味旗袍,越来越多的“老物件”成了年轻人的“时尚单品”,连带着“怀旧经济”也在悄然升温。
怀旧消费,让生活慢下来
周五凌晨5点,灵石路1539号,被称为“鬼市”的旧物摊位上热闹非凡。在这里,古玩、旧衣物、小人书等随处可见,从“十几岁”到“上百岁”,涵盖各种类别的老物件。现场,不少年轻人起早摸黑,打着手电筒在摊位上“找情怀”。
在老式唱片摊位前,90后音乐爱好者小岳花60元买下了两张20年前的CD,CD表面有些磨损,音质也无法保证,但小岳一点儿都不在乎,“买到就是赚到,就算做个摆件装饰品,也特别有味道。”他的家中摆放着淘来的各式唱片,有完好无损的,也有不少仅仅是淘来当做摆件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有“氛围感”。
同样备受年轻人喜爱的还有各种“童年美食”,近年来,不少专门售卖童年零食的店铺涌现而出,大白兔奶糖、辣条、AD钙奶成了90后年轻人的“爆款零食”,无数的年轻网友们在抖音、小红书、B站这些地方当起了“自来水”,为童年美食发出无数“考古帖”,因怀旧而“翻红”的吃食不断涌现。
最近,《繁花》的爆火也让老上海美食的风吹到了年轻人的心中,剧中的排骨年糕也勾起了不少上海人的“童年回忆”: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经油氽、烧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从事金融行业的陈小姐在下班后就买了一份排骨年糕,她坦言:“好多年没尝到这个味道了,吃起来会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快乐时光。”
在为怀旧消费的年轻人中,一种是追潮流,一种是真恋旧。因“繁花效应”爆火的黄河路上,就有不少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打卡拍着,在他们看来,复古是一种时尚元素。90后女孩小林则属于后者,于她而言,无论是老物件还是复古风店铺,都是带着儿时记忆的旋律,可以让自己从眼前的压力中短暂抽离,“生活慢下来,才能更多地感受自我”。
怀旧风也不能过度消费情怀
“怀旧风”“复古风”在近几年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在追求个性化、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对过去的物品及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怀念的情感。以“怀旧零食”为例,《2023年京东休闲食品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以“怀旧童年”为卖点的糕点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老式果子、传统糕点、干脆面、锅巴等零食均掀起一股“怀旧潮”。打开购物软件,搜索“怀旧零食”,无花果、咪咪虾条等各种包揽80后、90后童年味蕾的小食品立刻占据屏幕,月销量更是以万为单位。而在微博中,记录90年代末和00年代初记忆的“千禧bot”,拥有60余万粉丝,每天都有用户投稿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
怀旧风引发的消费热潮居高不下,越来越多年轻人为曾经的回忆买单。然而,讨论的人多了,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在怀旧商品的话题下,也有网友表示,部分怀旧商品过度消费人们的情怀。比如童年零食店火了之后,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打着“记忆”“旧时光”等怀旧字眼的店铺,然而,过于雷同的店铺也造成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不仅如此,在二手平台上,还有不少卖家以“绝版”为由,将老物件高价售卖。“虽然我也喜欢收集‘老物件’,但还是无法接受一本96年日历卖到上千元。”小林表示。
怀旧经济如今正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快速在国内兴起,让不少年轻人为了情怀买单,在美好的回忆中获取积极的情绪价值。然而,审美疲劳、价格虚高等问题也让很多想要感受“童年回忆”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小众行业,怀旧商品还需要再发展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