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带鱼在拼多多年销千万,“船二代”如何爆改舟山海鲜产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龙丹 发布时间:2025-10-24 16:16

摘要: “秋收”时节,舟山渔港再度迎来繁忙期。开渔之后,叶宇的拼多多店铺订单量增长了两三倍。

“秋收”时节,舟山渔港再度迎来繁忙期。从渔船出港,到加工包装,再到通过物流体系发往全国,最快只需七天,消费者就能品尝到这口来自东海的鲜美。


开渔之后,叶宇的拼多多店铺订单量增长了两三倍,尤其是舟山地标海产——带鱼,每天的发货量达到1500至2000单。


然而在几年前,“做海鲜”只是叶宇“没有选择的选择”。


2020年之前,叶宇的人生轨迹与海鲜并无太多交集。家族的主业是造船,他在这个行当里深耕了八年。水产公司只是家族产业的一个延伸,并非重心。


那几年,随着造船业的整体衰落和公司重组,这个曾经的“延伸线”成了救生筏。叶宇这位熟悉钢板与焊花的“船二代”,站上这艘风雨飘摇的船,扛下了开辟新航道的重任。


过去,舟山的海鲜企业大多走传统外贸的路子,叶宇家的水产公司也不例外。但受外部环境影响,订单断崖式下跌。这家过去专做东海红虾仁出口的工厂,像是突然被斩断了命脉,陷入生存危机。


“我们没有选择题可以做,只能去做内销。”他从一个门外汉开始做起,四处“取经”,花了大半年打基础,在摸爬滚打中扩渠道,抓品质,硬生生把非标海鲜做出了“标准”。而对品质的严苛,也让叶宇踩中了拼多多扶持品质农货的机遇,如今,在电商平台带鱼排行榜上,前几名都是他的产品。



▲叶宇的店铺内,舟山带鱼的规格明确,带鱼段匀称整齐。


从代工的“死胡同”到做品牌


叶宇的电商事业,是从舟山最负盛名的带鱼开始的。


转型之路的起点只有他一个人。为了了解海鲜行业和电商运营,他与同行交流,观察他们在做什么产品,走什么渠道。又飞往全国各地,在各大超市的货架前研究那些琳琅满目的水产品。


父辈做海鲜的模式是典型的传统外贸思维:盯着单一产品,关门交货,不直接面对消费者。叶宇最初也尝试过类似的路径,通过渠道商,为大型超市做代加工。然而这条路很快就走到了尽头。


“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加工阶段,没有溢价,所有需求都来自于渠道商的‘指令’。”他们无法接触到前端消费者,信息在传递中失真,导致产品品质不达标,退货、亏损的打击接踵而至。


在反复“折磨”下,他决定做自己的品牌。


直面消费者的电商标准,与传统水产企业收购的标准截然不同。他必须亲自去码头,用最挑剔的眼光挑选产品。


为了打磨这个新方向,叶宇经历了大半年的高压期。他一个重工业出身、对电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给自己定制了“魔鬼训练”。白天奔波于各个渠道,深入码头和工厂;晚上,整个世界安静下来,他则一头扎进互联网,碎片化地学习电商运营的基础逻辑,一点点琢磨数据,试图理解这个新世界的语言。


就这样半年后,他终于摸清了从产品打造、店铺上架到商品推广的全链路逻辑。将私域、拼多多等渠道一一打通。他招来了第一个助手,开始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理解一步步付诸实践。


真正的挑战,是在带鱼被运回工厂之后。


起初,叶宇的做法和大多数商家一样:将符合新鲜度标准的带鱼去头去尾,切成三四段,真空包装后推向市场。凭借着舟山带鱼的优质口碑和不错的性价比,产品销量迅速攀升。


但紧随而来的,是居高不下的售后问题。叶宇没有回避,“我们会去看差评,看痛点到底在哪里”。


他发现,很多在舟山本地人看来“完全不是问题”的细节,却是远方消费者在意的痛点。有人抱怨肚子段有破损,解冻后有腥臭味;有人对鱼鳞的完整度有极高的要求。


“因为舟山带鱼主要是雷达网捕捞,会出现大量的破肚。冷冻时闻不到,但消费者一解冻,就会散发腥臭味,他们会认为带鱼不新鲜。”叶宇解释道。


基于这些“一线情报”,叶宇开始了对带鱼切割工艺的迭代。


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争议最大的腹腔前段直接舍弃。一条带鱼只留两段,一段是“半肚半肉”,腹腔占比极小,几乎不会引发破肚和腥臭味;另一段则是纯肉段。这种切法,出成率骤降至51%,也导致成本飙升,但售后问题大幅减少,消费者的接受度显著提高。


这次成功的“手术”,让叶宇坚定了品质路线。他发现,在电商平台上,同样存在大量追求优质产品的消费者。只要坚持提供好产品,复购自然会形成。


新的反馈还在出现。“尾巴怎么这么窄,商家是不是给了我尾巴段?”有人在拼多多这样留言。消费者的痛点,在不断驱动着叶宇的思考。他又推出了第三种切法——纯精品版。


只选取一条带鱼最中间的部分切成两段,完全不带腹腔,堪称“净菜”级别。为了解决消费者对“尾巴”的顾虑,切段的尾端宽度不能低于3厘米。这种极致的切法,将出成率压到了37.8%,也就是说,一条带鱼的大部分,都被他舍弃了。


这种切法虽然品质绝佳,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它的市场广度。叶宇需要一款既能保证品质,又能兼顾性价比的主力产品。于是,在反复测算和试验后,第四种切法诞生了——性价比优化版。


只取中间14厘米的长度,同样保证尾端宽度必须大于2.6厘米。通过减少一刀的工序,在保证核心品质几乎不变的前提下,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这款产品,最终成为“海鼎纪”在拼多多上的主推爆款,并获得了平台官方的“品质生鲜”认证。如今,这种独特的切割方式,已经被许多同行模仿。


从“迅速”爆发到“精细”增长


标准的确立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在生产线上被不折不扣地执行,是更大的难题。


叶宇工厂里的员工,大多是舟山本地的阿姨。她们有着最朴素的价值观和几十年处理海鲜的经验。当叶宇要求扔掉品质很好的肚子段时,遭到了她们集体的不解和“抗议”。


“叶总啊,这个肚子其实非常好啊,我给你装进去算了,消费者也不会认为不行。”一位阿姨曾这样劝他。在她们眼中,带鱼肚子是最好吃的部分,扔掉无异于暴殄天物。


叶宇耐心地跟她们算了一笔账:“阿姨,如果你把这一段给我放进去了,可能我节省了五六块钱,但是我整个订单可能都会损失掉。”


他还安慰道:“不要担心,你们挑出去的东西,我有渠道能够卖得掉的。”


时间久了,阿姨们终于理解了叶宇的“固执”,开始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那些被“扔”出去的头尾、肚子和品相不佳的部分,叶宇也并未浪费。头尾卖给饲料厂,而品质上乘的肚子段,他正在委托工厂开发成带鱼罐头。他要让一条鱼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022年末,叶宇的拼多多店铺刚开几个月,便迎来了第一个年末高峰期。


“我印象中,当时一分钟就成交一单。”突如其来的流量洪峰,瞬间冲垮了他尚不成熟的后端体系。店铺后台的叮咚声响个不停,两个运营一刻不停地回复买家消息,他则在办公室和车间里来回奔波,一边打单,一边盯着发货环节不出错。


混乱中,问题接踵而至:物流成本测算失误导致亏损,后端承接力不足造成发货严重滞后,为了应付订单,匆忙中调来的货物品质也达不到他的标准……那次“野蛮”的爆发,最终以一种艰难而不尽人意的方式收场。


这次经历让他开始深刻反思。除了品控问题,还要将团队、供应链、运营等等环节做系统性的梳理和重建。


2023年初开始的禁渔期,给了他时间做这一切,待下半年开渔时,叶宇带着他的“海鼎纪”在拼多多上迎来了真正的良性增长。


他摸索出了一套在拼多多上“精细化”打爆单品的方法论:先用小批量产品测试市场,将前100单的利润全部投入广告,看价格接受度和用户反馈。一旦产品被验证可行,立刻对接平台运营人员,申报“百亿补贴”等官方活动,用平台的流量扶持来降低营销成本。


“我对产品品质和品控非常有信心。”他希望消费者在对比之后,能选择他的店铺,成为忠实的复购用户。


这两年,拼多多推出的“多多好特产”“新质供给”策略,正投入更多资源,筛选和扶持像叶宇这样的“品质商家”。“海鼎纪”的带鱼链接,因其详尽规范的描述、稳定的品质和高复购率,得到了平台运营人员的关注。


从“品质生鲜”认证,到“百亿补贴”和秒杀资源位的倾斜,官方的扶持让他这两年的销量都呈翻倍增长,营销费用降低了不少。在规模的影响下,边际效应也随之显现,“原本我们的成本很高,但随着销量增加,如今成本也能稍微摊薄”。


如今,在拼多多带鱼类目排行榜上,前几名里,有一大半都是“海鼎纪”的产品。“去年,我们在拼多多上的销售额不足1000万元,今年应该是能翻倍的。”


从工厂到渔船:标准把控的再前移


随着订单量的激增,叶宇开始思考,能否将带鱼的标准化体系,再往前推进一步——从工厂,推向捕捞的源头。


“初创阶段我们没有话语权,但现在有了体量保障,渔民就能配合我们了。”


舟山有一种围网船,捕捞的带鱼规格大、肉质嫩,但过去因为船上保鲜手段和市场销路问题,并不好卖。今年开海前,叶宇把几艘主要围网船的“头头”们聚在一起,给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承诺:所有渔获,无论大小,全部收购。


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渔民必须在船上就对捕捞的带鱼进行速冻,急速锁鲜。


过去,为了在到岸后能卖出鲜鱼的高价,渔民们很少会在船上大规模速冻,这增加了不少成本。叶宇的“兜底”,打消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一步,将品控的关键节点,从工厂前移到了海面,最大程度地锁住了带鱼的鲜度。


目前,叶宇已经和几十艘渔船达成了优先收购合作。他能做到带鱼的全规格覆盖销售,既消化了市场不欢迎的大规格鱼,也保证了优质带鱼的优先供应。


这种对品质的追求,也为他带来了意外收获。一位客户连续一个月,每周都在他的拼多多店铺下单购买带鱼,默默“抽检”。在确认了“海鼎纪”无论在哪个平台都能保持稳定划一的品控后,他直接联系了叶宇,连面都没见,就敲定了一笔代工合作。


“通过在C端去展现我们自己的产品,反馈给我B端的用户,使得我今年的路走得更加稳。”叶宇感慨道。


而他的目光,已经越过自己的工厂。他看到了舟山更多和他父辈一样的传统水产企业,他们手握优质产品,却在内销的转型中步履维艰。“他们没有电商经营经验,也没有售后意识。”


他希望能利用自己在电商平台积累的优势,帮助这些企业的好产品,通过拼多多等渠道,直接面向全国消费者。作为舟山80后“新渔人”,叶宇正带领着舟山海鲜走向转型之路。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初赛四...

学霸老板在拼多多跨界卖爆沙拉:借...

从“鸡毛换糖”到新质供给,义乌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