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跑者丨上海市劳模、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季昕华:数字时代的云计算梦想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赵竺安 发布时间:2020-12-09 08:11

摘要: 一方面作为技术专家手持利剑惩恶扬善;一方面又是企业家,以“中立云”为底座,保护企业数据安全在云上流通。

虚拟世界远比现实世界宽广,那些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控制的数据,日夜不停地在“云端”奔腾,有的以文字、图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有的则成为“秘密”。于是,现实世界就有人为了获取不该属于他的“秘密”,演变为“黑客”,进而又生成“漏洞”、“门禁”之类的破解之道。而为了保护这些“秘密”,虚拟世界里就出现了另一批侠客,他们就是网络安全守护神。


2020年度上海市劳模、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季昕华,一方面作为技术专家手持利剑惩恶扬善;一方面又是企业家,以“中立云”为底座,保护企业数据安全在云上流通,成为助力数字时代梦想者。


及时堵住银行ATM机漏洞


季昕华17岁时,就考入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大三时,他就开始在网上写程序。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起步不久,季昕华经常能够从程序中找到漏洞,但他与“黑客”不同的是,他会将漏洞完善,并予以反馈。


毕业后,他加盟了网络安全领军人物杨向阳成立的“红军旗”计算机安全公司。


有一次,季昕华和同伴在工作中,发现了一家银行ATM机上的一个漏洞:客户把钱取走,卡上的钱却不会减少。“红军旗”立刻向该银行示警。银行高层惊出一身冷汗之余,立即对ATM 的系统做出升级和改造,堵住了漏洞,避免了巨大损失的发生。由此,“红军旗”名震天下。


以后,季昕华又在华为、腾讯、盛大等著名公司担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裁等职务,负责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计算平台研发及管理。其间,他也是屡创佳绩。在华为期间,季昕华独创研发了安全策略强制系统,这套计算机安全系统借鉴了我国SARS防疫经验,可以让电脑接入网络前先接受一遍全面检查,可以大大减少传染蠕虫病毒的风险。作为安全技术专家,他还参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用云计算帮助数字经济的梦想者


2012年,季昕华决定创建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创业,一是季昕华有自己的抱负;二是受到一位“黑客”遭遇的启发。


有一次,季昕华在监狱里见到一名写木马的“黑客”高手,他好奇地问,“你技术水平那么高,为什么还要去写木马?”对方吐露,自己是中专毕业的,找不到工作,只能以此为生。一个想法从季昕华的脑海里油然而生:我虽然可以保护一家公司的安全,但却难以让整个网络生态环境好起来。是否有一个平台,能让写木马的人合法地赚到钱呢?


但从一个网络技术高手,变身企业管理者,并不那么容易的。季昕华把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通过云计算帮助数字时代的梦想者上。从成立至今的8年间,“优刻得”以此为使命,吸引和集聚了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技术,打造数字时代的赋能平台,为上万家互联网、传统企业、政府机构提供服务。


在“优刻得”的诸多创新产品中由季昕华倡议并带领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安全开放平台——“安全屋”,正在“数字政府”建设的大数据开放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安全屋”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和公共管理机构盘活手上的海量数据,能在避免信息泄露风险的情况下,自由流通,发挥价值。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优刻得”数据安全流通平台产品(优刻得安全屋)入选“大数据关键技术先导应用”。


那么,什么是“安全屋”,季昕华又是怎么想到的?2017年,季昕华在出差途中,与同行交流时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一家保险企业有车险数据,另一家拥有卖车数据的企业想与之合作,双方各派数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结束,怕泄露自家企业的商业秘密,当场将二十多个硬盘砸掉。


季昕华当场就有个想法,既然数据开放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在安全的“屋子”中进行,那么是否可以在互联网中搭建一个“安全屋”呢?“安全屋”的意义在于,数据保存在“安全屋”里,数据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通过“计算沙箱”+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需求方得到的只是数据分析的结果,而不是数据所有权本身,从而确保数据可以被充分使用却不能被触碰,实现“可用而不可见”。



“活水计划”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虽然刚过不惑之年,虽然自己就是网络技术顶尖专家,但季昕华把企业视之为“活水”,希望通过鲜活的水,使更多的鱼儿能够畅游其间。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季昕华推出了“活水计划”,在企业内部制定发布了《优刻得员工申请专利与软件著作权激励制度》,支持鼓励研发人员将工作成果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根据软件人员技术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绩效评估体系,将技术创新特别纳入考核指标,还设立CEO特别奖100万元,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勇于创新。


在制度机制的激励下,“优刻得”创新人才如鱼得水,截至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118件,其中已获批的38个,还有80项专利申请在审批过程中。


今年11月,“优刻得”又获批成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与诸多高校联手,以期培养更多青年才俊,同时加强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能力。


季昕华认为,上海正在打造全球性科创中心,上海需要高端的新兴行业,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行业的“码农”,只有解决了人才这一瓶颈,上海的发展才会迎来“加速度”。


责任编辑:李成溪,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