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今天开售“海南任意飞”!各航司扎堆“随心飞”,兑换难题已经凸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0-07-06 15:00

摘要: 尽管各个航司都在动足脑筋复工复产,但业内人士直言:今年的航空经济依旧不容乐观。

继东航“周末随心飞”后,7月6日11时30分,海航版“随心飞”套餐也正式开售。航空公司扎堆“随心飞”,能否激活低迷的航空市场?记者采访获悉,尽管市场购买力强大,但频频推出的“随心飞”产品未必会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收益,不过,在拯救现金流和增强旅游黏性上会起到显著作用。


还未开售APP已“无法访问”


此前,东航在推出随心飞时服务器一度崩塌,此次海航开售,也没能躲过这一情况。按照销售时间,海航版的“随心飞”将在7月6日中午11时30分开售,不过,到11时26分,海航官网上就已经发出了关于海航APP无法正常访问的说明公告。而此时,距离产品正式开售还有4分钟。


记者了解到,服务器之所以会提前“无法正常访问”,或许和大批人员集中登录注册会员有关。因为根据购买规定,购买此项产品前必须前先在APP上注册成为金鹏会员。



11时30分,产品正式开始销售。记者从海航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售卖价格,分为2699元和2999元两种。有效期内不限次数搭乘海航集团旗下12家航司运营的海南进出港(海口、三亚、博鳌)国内航线、享价值2880元中免集团旗下海南免税店购物代金券、海航和大新华航空海南出港航班额外10kg免费行李额等。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两种价格的产品在使用上并无区别,但如果购买的越早价格就会便宜。据透露,这款产品“数量有限”,仅提供1万份,前2000份售价为2699元,后8000份售价为2999元。


售后兑换或成“随心飞”最大门槛


不少市民在关注时都会将它与此前大卖的东航“周末随心飞”进行比较。不过,记者发现虽然都打着“不限次数”、“随心飞”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其实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东航的使用时间仅限周末,而海航的此款产品除了2020年9月30日-2020年10月8日国庆期间不可使用之外,其他时段都可以。


此外,两者之间在座位兑换上也有着显著差异。东航每个航班的经济舱兑换数量并没有设上限,而海航则明确表示,每个航班可预订的座位数为20个。



这对于不少热门航线而言,旅客在兑换机票的时候或许将会面临无票可兑的情况。而且,随着各航空公司“随心飞”产品的大批量推出,这一情况并非个例。


以东航为例,其“随心飞”首个周末的使用情况显示,6月27日虹桥飞成都的4个航班上,“随心飞”旅客占比超过90%以上,航班客座率也都在90%以上。而在刚过去的第二个兑换周末,东航上海飞大理的部分航班上,“随心飞”旅客占比排名第二,达到了90.9%。此外,上海飞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随心飞”旅客的比例也突破了70%。


面对庞大的需求,东航曾表示,将通过更换大型飞机来尽可能满足“随行飞”旅客的出行需求。不过,依然有购买了“随心飞”产品的旅客表示“想飞就飞,好难”。有旅客提前一个月想兑换上海前往拉萨的“随心飞”机票,却发现,8月22日之前的周六机票已经全部兑完了。而国庆期间,上海前往喀什的直飞和经停票也早已“一票难求”。


受此影响,面对此次海航“随心飞”产品中的“一个航班只能兑换20张机票”使用规则,不少旅客坦言,成功率可能更低了。


民航旅客量同比恢复未过半


不过,尽管各个航司都在动足脑筋复工复产,但业内人士直言:今年的航空经济依旧不容乐观。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探路者的东航,“周末随心飞”正式运营两周以来,其“填补市场空白、催生出行需求”的产品力已经初步显现。此后,华夏航空、海航等也相继推出了各种同类型产品,有消息称,春秋航空“随心飞产品”也已在酝酿之中。


然而,一组数据直观地展示了航空业今年的惨淡。据航班管家发布的《2020年1-5月中国民航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5月,中国民航旅客量为1.17亿人次,同比下降56.54%。在经历2月份最低谷期后,进入5月份,民航旅客量进一步恢复,达到2583.1万人次,环比提升54.54%,但这一数量仅相当于2019年5月份的47.4%,还未恢复到一半的水平。


大额盈利难,旨在拯救现金流


航空公司频频发力推出“随心飞”产品,真的能助力航空经济吗?对此,业内人士坦言:这或许只是一种赚吆喝的买卖,想要靠此大额盈利?难!


不难发现,从产品本身来看,所谓的“随心飞”、“不限次数飞”在价格上并没有很大优势。记者查询后发现,目前,无论是航空公司的官网售票,还是大型OTA旅游销售平台,机票价格早已下跌,百元内的低价票几乎随处可见。而一套随心飞产品,基本也在2500元至3000元,旅客至少需要飞上3段才能保本,此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薅羊毛”,值回票价。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航空公司看重的其实并不一定是眼前的利益,大量发售此类产品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救活现金流”,同时,激活现在“不愿出行”的低迷市场。“每家航空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都会找精算师进行产品设计,在控制成本上下足功夫。”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此,在产品的使用手册里,都会通过产品销售的日期、使用条件的限制和销售数量来实现收益平衡。



“这些随心飞的航线基本都是航公公司早已运营成熟的国内定期航班,公司无需开拓额外的新航线,所以没有什么研发成本。”业内人士表示,在产品吸引大量人气和关注度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增强了旅客对于航空公司的认可度和黏性,或许,会为今后拓展客户群打下基础。


不过,业内人士也直言,目前,相关产品虽然推出的数量不少,但毕竟仍属于新鲜事物,势必会存在不完善之处,例如,兑换不畅、客服联系难度大、退办不成等等。其也建议,市民在给予一定包容度的同时,航空公司也要在销售环节、乘客使用体验环节保持顺畅度,才能让航空公司真正赢得乘客和市场。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