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医护人员不能回家,让其中一些双职工家庭的孩子、老人成为了“留守人员”。如何让这些医护人员安心工作、放心家中老小,惠南镇连夜召集各职能部门,组建关爱服务保障组,并针对每户双职工家庭的不同需求组建临时“牵手群”,由各居委会一一对接提供精准服务。
三餐送上门、接送孩子上下学……每个“牵手群”都是一个双职工家庭的心系所在,也是惠南镇各个部门的爱心接力,守护他们后方的“稳心剂”。
孩子上下学我们包了
据了解,惠南镇经过前期排摸,发现共有43个需要特别关怀的双职工家庭,包括11名老人与47名小孩。
“自从浦东医院实施封闭管理后,我们居委连夜排查,发现辖区内一共有4户双职工家庭,其中两户的孩子需要特别照护,因此我们连忙组建了‘牵手群’,看看他们需要哪些帮助。”听南居委书记倪凤说。
清晨六点半,听南居委工作人员赵亚飞等在了听潮五村的一栋居民楼下,不一会,在祝桥高级中学读高二的小李就背着书包跑下楼、上了车。
由于上学路途遥远,仅单程就要一个多小时,又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听南居委会在知道小李父母都是浦东医院职工后,决定把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揽下。
“我也是有孩子的人,高二其实是很重要的一年,学习压力大,能多睡一会就是一会。”倪凤告诉记者,孩子妈妈相当客气,觉得没有必要接送,最后双方决定,每天上学都由居委会送,放学则视情况而定。“上周五不是下雨么,我去给孩子送晚饭,那天我们没去接放学,看到他鞋袜都湿透了,我别提多心疼了。”
稳住“方寸大乱”的双职工家庭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家庭都束手无策,而对于浦东医院的职工周医生一家而言更是方寸大乱——爸爸、妈妈、奶奶全家三口就职于浦东医院,都要实行闭环管理14天,孩子幼儿园又因为父母是浦东医院职工子女而居家隔离,家中只剩下爷爷和宝贝两个人,日常生活、衣食起居都只能靠爷爷一人。
“要14天呢,当时我们三人既牵挂孩子,又担心老人,但是没想到,闭环管理的第一天就收到爷爷的消息,说一日三餐都将由听南居委会照料,一切安好。”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周医生他们总算安下心来。
每天上午,惠南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助餐点的后厨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道道经过精心配比的菜肴由这里制作完成,再由专人送去各个居委会,随后居委会再派人送往周医生这样有需求的浦东医院双职工家庭。
“除了这些热腾腾的饭菜,我们还会买些孩子喜欢的小蛋糕、酸奶等零食,今天天气好,我们的工作人员还带孩子去公园里转了一圈呢。”记者在倪凤的“牵手群”里看到,周医生一家的一声声感激与放心正是对她和听南居委所有人工作的肯定与认可,“我们等你们安全回家!”
紧急问题“牵手群”随时待命
“赵老师,睡了吗?通知晚上去做核酸检测了。”11月24日晚11点多,惠南镇听北居委书记赵燕的微信响起,浦东医院的张医生发来信息,希望居委会可以马上带上他7岁的儿子毅毅去做核酸检测。
“目前,浦东医院医护人员子女可以安排进行网课学习,也可凭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上课。孩子爸爸是希望毅毅能去学校上课,但家中只有刚从外地来上海帮忙带孩子的奶奶,所以他希望我们居委会能带上孩子去做检测。”在接到微信后,赵燕没有一丝犹豫,连忙穿上外套就开车前往毅毅居住的听潮二村。
15分钟后,赵燕接到了刚从睡梦中醒来还在迷糊的毅毅和他的奶奶,立刻赶去了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核酸检测。直到凌晨0点20分,赵燕在“牵手群”中回复:“核酸检测好了,结果会通知学校的,已安全送到家了。”这个手忙脚乱的晚上总算是安然度过。
11月26日,毅毅在居委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再次回到了学校上课,每天上学的接送工作自然也交到了听北居委会的手中。种种举措,让在医院里工作的张医生夫妇不再有任何心烦与牵挂。“居委会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了。”
在一个个小小“牵手群”的爱心接力下,每一家的困难问题都逐渐迎刃而解。惠南镇党委书记潘秀红表示,针对社区里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家庭,惠南关爱服务保障小组挨家挨户制定了一份关爱方案,从衣食住行全方位进行关爱。“一户一策,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方案,做到精准服务。”她说,“我们还有个大群,包括了镇防控办、团委、妇联、区域发展办、社区等职能部门,每日都对浦医双职工家庭的需求进行统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