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博士毕业都去哪儿了?55所部属高校博士去向调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汤哲枭 发布时间:2019-10-28 15:43

摘要: 近年来,高水平人才争夺战不断加剧使博士人才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同时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去向也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

博士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受到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对高水平人才需求的刺激,众多一、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不断加剧,博士人才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一时间,博士毕业生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香饽饽”。


博士的就业选择和去向不只是影响个体和家庭发展的个人行动,更成为教育界、学术界、产业界和各级政府等众多相关利益方关注的重点,关乎着国家高等教育、科技系统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博士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通常认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不过由于近10年来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加,高校教职需求的缓慢增长导致学术劳动力市场开始饱和,致使博士毕业生获得学术职业的难度逐渐提高。近20年来,我国博士生在学术系统就业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


对于学术界就业溢出的博士毕业生来说,博士后是有志于学术但无法直接获得理想研究型大学教职的博士毕业生最主要的选择,因此正常情况下,随着博士毕业生数量的快速上升,选择博士后职位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但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职位的比例一直不高,2008年之前,博士毕业生选择博士后的比例始终低于5%,这一数字在2018年缓慢攀升至约11%。


企事业单位成为重要去向


受到博士生培养规模快速增长和知识经济兴起的影响,现代博士与学术职业之间的联结开始出现松动,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倾向到工业领域、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组织等机构中就业。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博士毕业生在1997年时选择到工业界、政府部门和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分别只有4.2%、5.5%、1.6%;2007年时选择到企业、政府部门和各位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比依次达到5.9%、6.2%和15%;到2018年时,选择到工业界就业的比例急速攀升到19.39%,选择到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比也达到20.66%。


学术单位属地及所在区域是主要选择


受到前期学术资本积累、地缘亲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呈现出非常强的属地就业特征,研究发现: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在属地的就业率平均达到51.67%。


同时,就读地所在区域也受到了博士毕业生的青睐。经统计,博士毕业生在属地所属区域(不包括属地)就业的比例平均达到17.8%,除天津大学博士毕业生在华北地区就业比例低于华东之外,其余各高校在属地所属区域的就业比例均超过了其他区域。


在属地及所在区域就业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到其他地区谋求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中部省份充当了人才主要输出地的角色,东部省市则成为博士生主要流入的目的地,而与中东部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流向不同,西部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对本区域的“忠诚度”更高,更倾向于在本区域内就业。


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流动的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当前博士毕业生总体上保持了非常高的就业率,除了部分农林、师范和中南地区的高校外,就业率均超过95%。在就业流动趋向方面,博士毕业生流向学术界的比例出现下降,流向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的比例相当,且均呈现出较高的增速。在区域就业流动上,显现出围绕属地为核心逐步向周边区域递减的态势和格局。


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动趋势中可以看出,当下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流动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的新特征,这对博士生教育和学术系统改革以及区域人才引进具有一定的启示,比如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与管理、确保流向非学术部门博士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兼顾区域均衡发展并引导高层次人才公平合理流动等。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人社部:春节期间8700多万外出...

职来职去| 收入越高,睡眠越少,...

专家观点|疫后消费为何恢复迟缓?...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