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阳光很烈,他们很美。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在这个夏天里,本报发起了“瓶”水相逢清凉接力行动,我们的记者将赶往城市各地,寻找户外作业的各行各业职工,把一瓶瓶水送到他们手中,送去一份关怀,传递一份心意。你我虽不相识,相逢便是一种“缘”。这瓶水,代表着这个城市对您的真诚致谢和祝愿,正如瓶上所写的那样:爱劳动,有好报!
7月16日,上海终于恢复了跨省旅游,各大旅行社也陆续恢复了发团。这两天,春秋大厦出发了一条安吉首发线路。早晨6时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导游师文、旅游大巴司机孙建亮已早早地站在车边开始等候客人。对他们而言,今日无关早起、无关高温,今日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是久旱逢甘霖的满足。
半年来第一次带团出上海
凌晨5时,闹钟响了。师文一骨碌地起身、穿衣、洗漱,在确认团友资料都装进了包里后,他轻声出了门,坐上的士直奔公司。这一天,距离师文上一次带团离沪已相隔了足足六个月。
“我从业11年了,之前每个月至少要带16、7天的团;在暑假里,我常常是一个团套另一个团,今天收工回家换点行李,第二天一早又出发。真的很难想象,自己竟在上海‘扎根’这么久。”师文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1月底,他基本就处于“待业”状态。虽然3月初,公司开展了部分微游、一日游线路,但工作量无法和过去同日而语。并且,旅游行业深受打击,身为旅游人的他忧愁也如夏日的积雨云。
但上周四,一道阳光突然就照了进来。随着市文旅局一纸“恢复跨省跟团游”的通知,公司第一时间恢复了跟团游线路,他也分到了安吉首发团项目。
“毫不夸张地说,心情真的很激动!虽然起得早,夏天又热,但一点也不觉得累,浑身都是劲。”他说。
带上“百宝箱”,内有口罩、消毒巾
“来来来,请在这里候车,7:30准时发车哈。”站在大巴车旁,师文举着黄色的导游旗,陆续迎来了自己的客人。他笑着说,自己一方面是兴奋,一方面是怕迟到,6点多到集合点了。但没想到,客人们也同样兴致高昂,有人6时45分就想上车了。
记者了解到,师文将带团前往安吉云上草原。这个山水连绵、风姿卓越的“上海后花园”是去年夏天刚刚开发的景点,大部分人对它还较为陌生。师文过去主要担任境外团队的领队,也没带团去过。
“巧就巧在,我7月中旬刚和家人去玩了一次。知道要带这个团后,我又查了不少资料,准备了讲解词。相信这一次,我不仅能为客人导览,还能从游客的角度,分享一些自己的游玩心得。”
不过,由于目前仍然处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一些必要的防护和提醒不可少。记者见到,在候车时,师文就检查起了游客的随申码,并关照大家坐大巴时戴好口罩。
“车上有免洗洗手液,我还带了一个安心包,里面有备用口罩、消毒湿巾、垃圾袋等,你们有需要随时喊我。”临行前,他向游客展示了自己手中的“百宝箱”。
太阳不热,内心火热:希望旅游越来越火
在春秋旅游的大巴上,司机孙建亮也难掩喜悦之色。早上6时,他就赶到了位于虹桥机场的停车场,里里外外地检查了一下大巴,随后把它开来了集合点。
“这段时间我最远的就到过金山,太怀念安吉山里的新鲜空气了。”他笑嘻嘻地表示。当记者向他递上水,道了一声“辛苦”时,孙建亮特别真诚地回应:“不辛苦不辛苦,早起没什么,战高温我也不怕!天天等天天盼,可算等到旅游复苏的这一天了!”
“导游,我们早点出发早点玩起来啊!”在游客的催促声中,师文挥起了小旗子,招呼大家上车。
“旗在手,跟我走,有点太阳算什么。”师文说,他希望旅行团数量能像气温那样攀升,人们出游的热情能像7、8月高温一样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