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云南山里娃来到上海当消防员,长宁今年将为贫困劳动力提供130个就业岗位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0-08-06 16:17

摘要: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

8月6日,16位来自云南红河的青年人在上海的消防救援站内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就业生涯,他们也是第一批被招录的云南红河来沪专职消防员。记者从长宁人社局了解到,今年,其将通过“就业+培训”的模式,为云南省3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百姓提供130个来沪的就业岗位,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的“饭碗”。


云南山里娃来沪当消防员


今天,对于21岁的哈尼族青年周保举来说,或许就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天。当他从长宁消防的前辈手中接过神圣消防水枪的这一刻起,这群来自云南红河贫困地区的新学员正式迈出了来沪求职的第一步。经过6个月的培训和体能训练,他们将有机会真正加入到“火焰蓝”的消防队伍之中,成为一名勇敢进出火场的“最美逆行者”。


周保举所在的云南省红河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弟弟还在读书,家里父母身体都不好。”他告诉记者,一家五口人只能靠自己种地和姐姐外出摆地摊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


对于这次能够从云南来到上海就业的机会,周保举和另外15位老乡都非常珍惜。“我们在当地就已经参加过了好几回身体检查,挑出来的都是体力最好的年轻人。” 周保举说。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的消防员竟然就这样出现在了眼前。更让他憧憬的是,自己还有机会也能加入到“火焰蓝”的队伍之中,为守护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最让周保举和老乡们感到高兴的是,通过自己外出就业打工,就能让家里真正脱贫摘帽,能让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过上安康的好日子。


据上海消防救援总队政治部副主任陆继军介绍,这16位被招募的专职消防员将在长宁消防救援支队接受体能训练和技能培养,为期时间在6个月。如果能够顺利通过考核,消防部门将和其签订为期三年的合同,年薪将达到税前12万左右。


尝试“精准扶贫+培训就业”


记者了解到,此次从云南红河招募专职消防员是长宁区在“精准扶贫+培训就业”上的又一次尝试。


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扶贫协作处处长刘军眼中,这样异地招录工作的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他直言,这是长宁区委区政府、市消防救援总队、云南红河县政府、长宁消防救援支队等多方努力的结果,是精准扶贫工作牵引社会各级聚力创新探索的新路子,必将为深入推动扶贫工作做深、做细、做出实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上岗后,他们到手的月收入相当于当地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了。”刘军对长宁的扶贫模式非常肯定,“长宁的这种扶贫模式在全市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也希望把这个模式不断地进行复制和推广”。



鲜有人知的是,在此之前,这些云南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来沪的就业量是非常少的。“一圈又一圈的盘山公路把当地人往外走的心思全都挡住了。”长宁区人社局副局长舒敏告诉记者。


据介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金平县、绿春县、红河县都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长宁区在沪滇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对口帮扶地区。一个是彩云之巅,一个是海上明珠,可以说,这一次次跨越3200公里山川与风月的背后,承载了上海和云南两地无数人的殷殷期许。


今年将提供130个来沪就业岗位


为了能够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的“饭碗”,各方动足了脑筋。从上海、云南两地人社局建立双向机制,到在当地建立就业工作援助站,每一次的努力都有了成效。据舒敏透露,去年,长宁区已经为云南的三个对口扶贫县提供了150个来沪就业的岗位和机会。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岗位的提供量依然将达到130个。


记者了解到,和以往提供的普工有所不同的是,如今,长宁人社局也在探索高质量的就业,希望能够让这些异地来沪的年轻人走上更有技能的就业岗位。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就在今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时就曾部署,要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重点工作。来自会上的最新数据显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已达到去年的95.4%,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复工率达97%。



这些数据中就有上海为之而努力的一部分。就在今年的5月16日,作为春秋航空和上海开放大学联手招募的首批学员,同样是来自云南红河的18名孩子们也来到了上海,她们将在“空乘定制班”里完成专业学习,迎接未来飞上蓝天的航空梦。


“目前,我们还在计划在10月份从云南红河招录一些叉车工,在经过专业培训后为其来沪就业提供机会。”舒敏告诉记者,这批异地招录的数量将有望达到50人,在培训成功后会直接进入上海的物流公司工作。


摄 影:包璐影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人社部:春节期间8700多万外出...

职来职去| 收入越高,睡眠越少,...

专家观点|疫后消费为何恢复迟缓?...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