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游上海,还需要导游吗?他们爬楼钻弄堂写下万字笔记,探索出一个你不了解的上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0-09-21 19:10

摘要: 他们在探索,让市民足不出沪,深度领略申城的美丽。

今年旅游节期间,上海推出了103条微游线路,供市民用脚步丈量城市。然而,你真的了解上海吗?你真的读懂建筑抑或弄堂,让那些景,那些人,那些事在你心中留下惊鸿一瞥吗?想真正走进它,你,需要导游。


没错,上海人游上海也需要导游。


记者近日跟随多位导游体验了城市漫步。他们有的深爱这座城市,跨界成了City walk的领队,深耕城市漫步已数年;有的曾是“空中飞人”,过去从不知上海冷暖,如今却对家门口的一花一木了然于心。他们中,有人早已是“国家金牌导游”,却依然“有屋就进,有楼就爬”,只为寻觅藏于弄堂深处的文化记忆,城市灵魂。


3公里至5公里的微游线路,2至3小时的讲解,不长,但他们仍千方百计觅来了第一手资料,不断丰富着讲解词。出境游、跨省游“命途多舛”,旅游业尚未完全复工,但他们仍在坚守。


耕耘了三年城市漫步

比起旅游,微游更像是一种社交


没有导游旗,没有旅游大巴,夜幕下,游侠客的领队串串雨和十位参与者在武康路上默契地走着,乍一看,还以为他们是下班后准备聚餐的同事们。途经唐绍仪旧居、巴金、《色戒》里提到的洋房……串串雨停了下来,轻声和同行者说:“《色戒》里,王佳芝对易先生说,到‘福开森路99号去’,说的就是这里。”


串串雨是一名纯工科男,曾在英特尔工作。他当过工程师,也开过食品公司。“我以前是个‘背包客’,走得多了,接触的文化也多了,慢慢就觉得:上海作为最后一座海洋时代的城市,它既有西风东渐的形态,也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它的美好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三年前,串串雨 “跨界”成为一名领队。他率队去过东南亚,组织过夏令营、尝试过户外运动,但最爱的还是城市漫步。他说,这是一种陪伴式的,体验式的旅行,每一次都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建筑是有灵魂,有温度的。在带领大家漫步时,我需要自己去挖掘那些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在漫步邬达克建筑的线路时,除了根据年代变迁,为大家讲述房子的不同风格,串串雨还喜欢和大家探讨风格变化的原因。不仅如此,一身长衫,一口北京腔的邬达克在生活中又是什么样的?他也总是在漫步中向游客娓娓道来。


过去,总有人问他:在上海的街头漫步,还需要导游啊?串串雨不置可否地笑笑。“就以武康路为例。大部分上海人都知道武康路,但真正了解它前世今生的人又有多少呢?何况,面对不同的受众,我们的讲解也会不同。”串串雨说,女生大多爱张爱玲,喜欢湖南别墅;男生则更倾向武康路上的企业家与政治家,会对周作民的故居更感兴趣。“我们会有的放矢地讲解。在每一次的漫步中,我也会从游客的反馈中更新、升级知识库。微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它更像是一种社交,志同道合的人们相聚在一起,一同探索,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从武康路、汾阳路,到多伦路、徐家汇,人民广场……3年来,串串雨自己走出了13条城市漫步的线路。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人游上海”日益兴起,城市微游的声势日渐浩大了起来。“虽然十几元的线路费,可以说是无利可图,但我还是感到很欣慰。”他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不断地了解、传播家乡文化,挖掘家门口的风景,这些收获感是金钱换不来的。也许很多年过去了,游人早已不记得看到的风景,但微游时的一句话、一阵风、一个瞬间可能会正好吹入心田,值得一生回味,这无疑也是旅行的意义。


曾是“空中飞人”

今年他邀家人做自己第一对客户


“70后”导游黄辉从没想过,飞了十余年,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带起城市漫步的线路。


今年大年初五,他带着团队从巴黎回沪后,迎接他的是漫长的“空档期”。“以前忙得像个陀螺,被大家称作‘空中飞人’。没想到,说没活干就没活干了,旅游业一下子步入了寒冬。”黄辉说,就这么一直“宅”到了4月,大家都面临着转型,他所供职的春秋旅游也想方设法为导游、领队提供工作机会。“单位鼓励我们去‘踩踩线’,开发点城市微游的线路。我心想的是:有活,就干干呗。”黄辉这才走出门,开始打量起上海。


他“耕耘”的第一条线路是陕西北路。虽然路不长,但对于零基础的黄辉而言,任务已经相当繁重。“说真的,以前我不怎么了解上海,就连上海夏天到底有多热我都说不上来!但为了这条线路,我查了各种资料,有的还去实地考查了几次。”比如,他在资料上看到,上海大学的旧址竟然就在静安恒隆广场附近。于是,黄辉认真地把恒隆附近逛了个遍,终于在奉贤路上一个小小的花坛里找到了上海大学旧址的立牌。“有一种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的顿悟。”他笑着说。


他带队的第一对客人,是自己的太太和儿子。“带微游时,导游要一刻不停地讲上2个小时,所以,我就先请太太和孩子跟我走一遍,一方面是操练操练,一方面也让他们提提意见。”黄辉时,走完陕西北路后,儿子直喊累,但对老爸心服口服地竖起了大拇指。后来,黄辉也时常约朋友一起荡马路,闲聊,大家对他博古论今的能力交口称赞。


黄辉告诉记者,虽然他是在疫情的压力下,不得不从领队转型成为了城市微游的导游。但在上海逛着逛着,他也愈发意识到微游的魅力。


“本地人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上海的美真的不输境外,它的内涵也有待挖掘。”这两天,南京东路东拓成为了大家的焦点,黄辉也忙着开发新产品,准备推出一条专门教授摄影的微游线路。


“有人说南京东路很像英国的摄政街,在我看来,南京东路更有味道。摄影线路,就是教你怎么把和平饭店拍得更好看,怎么把这步行街的生活气息给拍出来的。”黄辉说,他想努力赋予微游更多的意义和趣味,让更多上海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玩得精彩。



有屋就进,有楼就爬

她带你直面真实的弄堂


上海下了好几天的雨,孙国英撑着伞,仍在杨浦滨江“踩线”。这里是中国近代百年工业的起点,又是如今摄影爱好者最喜爱的取景地,时尚一族的网红打卡点。工业锈带是如何成为生活秀带的?孙国英几番摸索后,把这条景观生态线装进了脑袋里,洋洋洒洒地写了1万多字的笔记。


比起“国家金牌导游”这个称呼,她更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名文旅人,是宣扬文明、宣扬爱国的导游。疫情之下,孙国英曾经负责的境外团、研学游都搁浅了。但她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目光瞄准了自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城市漫步。



荡马路,读建筑,穿弄堂,学阿拉上海闲话。为了设计一条南昌路微游产品,孙国英来来回回走了十几遍,藏身在南昌路的几个弄堂,也被她摸得透透的。“弄堂里的惠民工程,包括铺地砖,天花板吊顶,铺灶台,你知道一户老百姓自己只要出多少钱吗?100元。“孙国英说,这个数字从来没有对外披露,是她有楼就爬,有屋就进,一户户人家敲门,和阿姨们闲聊中问来的。小小的一个问答,看似没什么大作用,却能让参与漫步的市民、游客由衷为上海政府点个赞。


也是得益于穿梭在大小弄堂,她为参与漫步的市民游客找到了阅读上海里弄生活最鲜活的课堂。在南昌路善庆坊里,有一面年代久远的涂鸦墙,上面画的是孩子们跳橡皮筋等生活场景,颇有童趣。不少游客见到了都会心一笑,追忆自己童年时光。“这可能是自己再怎么闲逛也看不到的风景。”


在每次微游开始前,孙国英会给每一位团员发一个无线耳麦,确保讲解、游览不会影响到他人。因为她格外强调“文明旅游”,也因为她早已和小区保安混了个脸熟,因此,当她带队熟门熟路地在弄堂、小区里行走参观时,保安从来没有阻拦过。


最令她感动的是,越来越多的居民也开始理解微游的意义。孙国英说,有一次,善庆坊的涂鸦墙前停了一辆私家车,一位爷叔正在洗车。见到孙国英和其他人正在欣赏涂鸦,这位居民一言不发,悄悄把车挪了个位,让来客们能看得更明白些。“我们原以为是自己妨碍了他,殊不知他却默默为我们让了位。”孙国英说,什么是上海?爷叔的这一举动,就生动诠释了上海“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尽管旅游还未完全复工,但像孙国英一样坚守的导游并不在少数。在国家金牌导游(上海)联合工作室,她也遇到了有爱的前辈和同行,大家不定期举办公益场微游,线路头脑风暴等,只为传递正能量。他们,正努力地挖掘上海城市的灵魂,在老建筑中寻找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能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留下一份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将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产业...

再造李佳琦?上海直播类培训机构增...

节后用工|两大举措见效!申城大范...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