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上班的人④|长三角劳动力市场日益一体化,政府应做好“政策通勤”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0-10-12 08:40

摘要: 谁在过着“双城生活”?异地通勤,有着哪些便与不便?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跨省劳动力流通又有着哪些新的变化?

上海周边城市与上海已形成一定规模跨城通勤双向联系,呈现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从2018年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钮心毅领衔进行了一项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的长三角地区跨城通勤研究。最新数据显示,上海与苏州通勤联系最强,其中,花桥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卧城”。


“我们主要根据中国联通用户的匿名信令数据来测算,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共1.45万人,加上移动、电信用户,折算实际人数约5.7万人。上海主要存在跨城通勤联系对象有苏州市、南通市、嘉兴市。” 钮心毅说,上海与苏州通勤联系最强,苏州方向的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占总人数的85%;其中,花桥的流入通勤联系规模甚至排名第三,已超越嘉定、松江之外的5个郊区新城,说明上海对这些城市已经有较大的就业吸引力。


不过,单纯考虑交界地的人员通勤流动,尚不能说明长三角的融合深度。他表示,“国内外所有相邻城市之间,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边界交融。花桥,更像是上海郊区的一种自然延伸。真正能体现长三角人口融合水平的关键,还在于边界以外的长距离通勤。”钮心毅研究发现,除省界边缘(如:花桥与安亭)存在大规模的跨城通勤现象外,上海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市的中心城区、高铁站周边也已出现较多跨城通勤者。


“我们发现,有人每天坐高铁从苏州市中心到陆家嘴来上班。” 钮心毅说,这是因为上海提供了大量差异化的工作岗位。研究也显示:各城市流入上海通勤人员在中心城区主要分布在浦西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商务区,漕河泾、徐家汇、人民广场、陆家嘴等地为就业热点区。这些就业者的整体学历和收入水平还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准。


钮心毅说,《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势必会促进长三角城市关系向更紧密、高效的方向发展。除了构建综合立体的交通体系,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外,有关部门还应当着力推进软件上的一体化,包括学术科技资源互享,跨区共建共治打造品质的“同城生活”。


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城市,还应加强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合作,这最能提升跨省通勤者的幸福感。钮心毅提醒,为此,政府要做好各项“政策通勤”的准备工作。

摄 影:王陆杰
责任编辑:王迪,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将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产业...

再造李佳琦?上海直播类培训机构增...

节后用工|两大举措见效!申城大范...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