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上班的人②|花桥有多远?以为是下一站,其实是不同“码”,9600张工作通行证敲开“行政围墙”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0-10-12 08:35

摘要: 谁在过着“双城生活”?异地通勤,有着哪些便与不便?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跨省劳动力流通又有着哪些新的变化?


七年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上海安亭站——江苏昆山花桥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行政边界,让跨省通勤的人体验到了双城便利,但这样的便利也一度为疫情打破。


跨省轨交运行7年,地面没有断头路





王娟说,每天早晨8点半,她会准时抵达花桥站,在靠近扶手电梯的站台乘上11号线,随后换13号线,再换7号线,总计22站。再算上乘公交到花桥站的时间,王娟单次通勤需要1.5个小时。“听起来挺折腾的,但地铁上我通常可以补补觉,刷刷手机,并不觉得漫长。”


相对而言,刘庆华的通勤之路更轻松。自从2016年过上双城生活后,为了离家近一些,他主动跳槽到了安亭一家设计公司。刚开始,刘庆华每天都骑着电瓶车往返,单程需要40分钟,“一路平坦,畅通,没有断头路,风景还不错。”刘庆华这样描述。2018年后,他开始开车通勤,不堵车的话单程只需20分钟。


两年来,他眼见着穿梭在两个城市的电瓶车越来越多,车流也大了起来。“每天早上,大量的车开向上海;夜幕降临后,它们又悄悄地从绿地大道驶向各自的居住区……“刘庆华说,看着小区车库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沪牌车,他总有种错觉:花桥就在上海。


通勤便利一度为疫情打破:

她在公司宿舍睡了一个多月


然而,总有些突发情况使他们清醒过来。


王娟说,每次孩子生病,她和老公都会开车来上海的儿童医院,“毕竟大城市的医院肯定更好”。刘庆华也是同样的想法:大人在哪儿看病都一样,孩子的体检、看病都不能马虎。然而,嘉昆太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机制仍在探索,他们带着孩子在上海看病必须自费;异地就医,还是没那么方便。


更大的危机出现在今年疫情爆发时。为阻断疫情传播,今年1月26日起,地铁11号线花桥站至安亭站区段暂停运营服务。这对魏三鹏、王娟这些每日往返上海与花桥的“无车一族”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


当时,按照上海相关的防控疫情规定,入沪人员需隔离14天。一个健康码,隔开了下一站,“我们难道上一次班要隔离28天?”怀着这样的担忧,王娟直接在公司宿舍里睡了一个多月,魏三鹏则许久没出门上班。“那一刻,跨省通勤的不便暴露无遗。”他们心有余悸地说。



安亭发放9600张《工作通行证》,

往返花桥终于可以畅通无阻


因地缘相近,上海与苏州两地劳动力流通相当密切。其中,又以花桥与嘉定这对“隔壁邻居”关系最为亲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两地职能部门为劳动力流通又做了哪些尝试?在位于安亭的长三角一体化办公室里,来自安亭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与花桥劳动保障科的相关负责人为记者举了这两个事例。


2月上旬,上海部分企业迎来有序复工,但位于曹安公路上的安亭检查站迎来了入沪通行的高峰,附近交通瘫痪。”我有个同事,家离单位只有1.8km,但她下班开车回家足足开了5个小时。“安亭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曹卞夏说,那阵子,大量的人被卡在了道口检查。


数据显示,复工的那几天,该道口平均每天的入沪人数约1万人、入沪车辆约3500辆,高峰期间拥堵长度超过700米,平均通过时间约1小时左右。凡此种种,对员工通勤和企业正常复工造成影响。


还好,拥堵并没有持续太久。为发挥长三角地区联防联控的优势,上海市嘉定区与江苏省昆山市快速签订了《嘉昆两地联防联控备忘录》:从2月14日起,双方将携手“跨省市作战”,在严控疫情的基础上,方便两地居民跨省市上下班通勤。



曹卞夏说,此次签订的备忘录明确:嘉定、昆山两地道口相互认可双方所发的《工作通勤证》,以及嘉定安亭、昆山花桥居住小区的《临时通行证》。持《工作通勤证》进出道口的人员,只需测量体温并出示本人身份证及《临时通行证》,即可在早晚高峰时间段,由专用通道进出两地。不少员工反映,有了通勤证后,至少能够缩短近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


“如果没有长三角一体化的协同机制,恐怕很难如此迅速地满足两地职工上下班通勤。”曹卞夏说,疫情期间,他们一共快速发放了9600张《工作通勤证》。


联手举办招聘会,提供600个岗位


再后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经济回升明显,企业产能也逐渐恢复。但是,一些企业因为前期减员的因素,部分基础岗位一时却找不到人手了。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下,“安亭-花桥-白鹤”三地线上招聘会应时而生。“三镇分属不同的区,甚至不同的省份,‘凑在一起’举办招聘会还是第一次。” 花桥劳动保障科的相关负责人查斌说。


“今年以来,我们三地其实各自都推出了线上招聘会,但是供需情况不太均衡。从排摸的情况来看,安亭镇提供岗位多但应聘人数少,花桥和白鹤虽然生活成本低,但周边的就业岗位却不多。”查斌表示,三地组团一起招聘,可以将优势互补,让应聘者得到更多的实惠。据介绍,这一次招聘会共提供600多个岗位。而这一切,离开“长三角一体化”是做不成的。

摄 影:王陆杰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将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产业...

再造李佳琦?上海直播类培训机构增...

节后用工|两大举措见效!申城大范...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