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机学校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学厨师,还是新东方。”蓝翔技校和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招生广告曾经让职校、技校广为人知。事实上,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走过了71年风雨历程,专业设置早已不限于传统技术培训层面。那么在上海,职业教育究竟处于怎样的状况?
上海23.4万学生正在接受职业教育
据了解,目前在上海,是由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全日制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高职学院)三者组成职业教育体系。
数据显示,上海有81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约10万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20所,全日制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高职学院)13所,在校生约13.4万人。其中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这些耳熟能详的学校都是中职校,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等则为高职院校。
上海职教构建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还在开发建立中高职贯通专业教学标准,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一批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水平专业,切实促进本市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
人才培养“立交桥”已经架起
那么这些职业教育类的学校如何选择和报考?热门的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又是什么怎么一回事?
中职学校招生对象一般为初三毕业生,但因为中职不同的培养模式,报考方式也不一样。比如“中本贯通”以及“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贯通”仅限上海户籍学生报考,且分数要求较高,需要填报提前批招生。如果没有被录取,考生可以在统一招生录取环节,填报其他中专、职校等。
以当下最火的“中本贯通”为例。上海学生小明如果录取了“中本贯通”,他需要完成三年中职学习,获得毕业证,然后参加转段考试。合格之后,小明就成为了一名本科生,四年之后获得本科毕业证书。这样的培养模式对小明来说有什么好处呢?简单说就是“学历技能双丰收”。“中本贯通”前三年以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主要是积累实践操作能力。到了本科阶段,加强专业理论基础积累,再上升到高层次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毕业后成为高级技能型人才。
小明“中本贯通”之路,不用高考,有39所学校的近60个专业可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大学都囊括在内。按照《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2年,上海将建成80个中本贯通专业。
小明如果录取了“中高职贯通”,经过五年的学习,获得中职和高职学校毕业证书。
职教专业既“接地气”又“前沿”
那进入职校后,有哪些专业可供选择?事实上,上海职教既有家政、养老、护理、学前教育、酒店管理等民生事业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相关聚焦重点产业和社会民生专业,也正在抓紧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
最新统计显示,上海中职共有123个专业500余个专业点,专业点在一、二、三产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4%、19.9%、78.7%,基本符合上海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要求。
在高职领域,与“上海服务”对应的学前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占全部专业点数比例约为49%;与“上海制造”对应的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占全部专业点数比例约为21%;与“上海文化”对应的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占全部专业点数比例约为22%;与“上海购物”对应的电子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等,占全部专业点数比例约为8%。
2019年,上海市发布《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绘就了一幅蓝图,从体制改革、服务发展、构建体系和政府统筹等方面明确了推动上海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正如教育部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850万家庭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校生们在这里找到了终身可傍身的一技之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脱贫减贫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