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少工作可以重来,有多少岗位你不能释怀?”如果跳槽后发现新工作并非想象得那样完美,而老东家的大门依然为你敞开,你会不会动心,再回头吃一把“回头草”?在现实中,愿意接受吃“回头草”的和不愿意接受的职场人,都有怎样的理由?
吃“回头草”的观点一:
如果回去会比现在好,为何不呢?
虽然有句名言“好马不吃回头草”,然而,职场上离开又回来的事却并不少见。智联招聘曾经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就写道:“在每年100位招聘者中,有3-5位是公司的离职老员工”。无独有偶,前程无忧网在去年做了关于“职场回头草的调查”, 有47.86%的人表示愿意回头,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回去会比现在好,为何不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大门后那片天地,到底是康庄大道还是荆棘大地,只有求职者自己真正迈进去了才能体会得到。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身边都有类似的例子。从事农业科技行业的小牟曾经就因想自己创业而选择离职,但后来,在创业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原先的公司老板找到他,跟他说还是觉得原先职场的老人比较能懂自己的管理方式,而且也认可他当初在公司的业绩,最终小牟决定接住老板抛来的橄榄枝,回到了老东家。
他对这段经历的总结是,其实离职当初是对于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原因是因为看了其他创业的人好像很容易成功,总觉得自己也能做到,实际上当时的自己,过分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的公司需要他,而他也能继续在公司磨练、成长,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吃“回头草”的观点二:
有“心”回头,说明原工作还是适合你
小牟的经历也透露着一个信息,对于大部分愿意吃“回头草”的职场人来说,如果原来的工作是好草,那么在新一轮职业选择时,没理由不将老东家列入考虑的list里。
在较为理性的求职人看来,很多人遵循“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执念,其实,这种执念只会成为自由选择职业时的禁锢。找工作时,所有的公司都是在一个蓄水池中,求职者在这个蓄水池中寻找想要的工作机会,原来的公司也包含在内,如果坚持好马不吃回头草,那么就是放弃了一个机会。如果原公司在岗位招聘时,并不排斥老员工回流,那么当原来的公司仍然有适合自己的职位时,你能更加清楚的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你对原公司的熟悉程度、对原来岗位的匹配度,相较于其他求职也是一个优势。
更何况,如果你有“心”回头,说明兜兜转转你最终发现,原来的工作还是更加适合你,“凡事都要辨证的看,如果‘回头草’确实有营养,有价值,那为什么不吃呢?”
不吃“回头草”的观点一:
面子问题成为最大阻碍
有人说,如果职业选择走到了十字路口,左边是一条陌生充满变数的路,右边是老东家向自己招手,那为什么多数人还是会纠结呢?在谈到回头的最大顾虑时,面子问题成为最大的阻碍,在前程无忧的这份调查报告中,有近43%的人认为再回去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当初离开时,把话都说得太漂亮了,现在回去就等于自己拿石头砸自己脚。并不是所有的旧同事都会理解的,别人可能嘴上不说,但心里总会怪怪的。”这是大部分职场人的心里话。
试问一下你自己,如果回老东家,是不是怕同事会在背后议论你:如果是好工作,为什么你要放弃?是不是你以前的工作失败了?你是不是没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了?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心理,而这份焦虑甚至会让职场人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
不吃“回头草”的观点二:
遇到困境后“回头”,实际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在职场里,吃不吃“回头草”,其实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一切都是职场人自己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但有一些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较高要求的职场人,他们对于吃不吃“回头草”的态度是:坚决不会。
35岁就成为一家医疗公司合伙人的蒋小姐就是抱着这一想法的职场人。她表示,她曾有个前同事,能力很不错,与她一起在前公司也待了3年多,中间离职创业1年多,后来老板找她回去,到现在又做了2年,加起来6、7年过去了,她现在34岁,但仍然在前公司做着一个普通员工。“在本该有更好规划的年龄阶段,她的职业生涯道路就这么硬生生的给分成了几段,更甚至是没有系统化的成长。”她认为,实际上,在职场上,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可以回头,如果总想着可以吃回头草,那么可能都不会继续深入挖掘自己本身的不足,长此以往,很可能止步不前。
蒋小姐认为,在理智的情况下,很多人第一次离职的理由是对公司管理问题的不满、企业氛围的不喜欢,导致自我的职业倦怠,那么这样的公司就算离开再次回去,也不会有所改变,那么回去的理由就是将就,这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并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