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进入养老院,最适合他的是哪一等级的照护?以往养老院的“自说自话”评估往往不够准确。3月18日,劳动报记者从上海开放大学了解到,该校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联合今年将联合培养2000名机构养老照护服务评估师,他们将依照统一评估标准,持证上岗,为全市500多家养老机构提供科学精准的入院评估服务。
服务照顾等级评估偏差时有发生
3月20日起,《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首次提出“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入院评估制度,并根据老年人的身心变化动态调整”。作为一部养老服务综合性地方立法,《条例》对于机构养老服务的入院评估工作从法律层面作出了相关规定。
“对我们做子女的来讲,最担心的是父母进了养老院这种照护机构,不能得到适合的照顾,照顾不够或者照顾过度,”一位接受调查访问的市民表示,“我们觉得这些对老人来说都不是最好。”调查显示,在养老机构中,老人照护评估结果与老人实际状况不吻合的情况时有发生,评估结果的偏差造成老人实际需求与养老机构提供的照护无法精准匹配,这也成为影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
据了解,目前上海共有700多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已达15万张以上。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评估主要是由养老院机构进行。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养老机构自己来做“裁判员”,有时“高评”“高估”,以便达到更高的收费标准。
双轨制评估,入院先做35道题目
在今天的培训动员会上,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上海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作了《推动上海养老机构照护服务分级评估信息化、专业化发展》专题报告。据了解,上海新开发了一套分级评估系统,目前正在市属4家福利机构试用,涵盖生活自理能力、认知状况、情绪行为、视觉、适应性等五大类评估指标。
这套系统里涵盖了35道题目,每道题目有多个选项,评估师根据老人状况进行判断,最后系统给出相应分数。其中,31题为现场评估,权重占比95%;另有5%权重为适应性评估,如人际关系、睡眠质量、生活适应等,设定两周的观察期才告完成。此外,系统还会根据老年人状况给出相应的照护建议,形成有针对性的照护计划。
据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会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负责评估的人员为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的评估师。如果有需要,系统随机匹配一位非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评估师一起进行评估,并出具报告。这样的评估结果家属或者老人还有疑问怎么办?还可以申请第三方复核。
评估师要参加统一考核,并建立“黑名单”
据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部长王松华介绍,此次养老照护服务评估师培训由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旨在把牢老人入院“第一关”。“这次来参加培训的人员来自本市500家养老机构,均有护理、医疗、康复等相关背景。截止到8月底,完成2000人的培训。”据介绍,培训内容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基础知识、照护服务分级评估标准解读、照护评估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等,培训形式包括理论授课、系统操作与现场教学等。
据了解,经历数月培训后,接受培训人员将以机考的形式参加统一考核,考核合格的学员才能获得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市养老服务协会共同颁发的培训证书。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常务副部长王松华表示,培训举办单位还将对培训学员建立追踪评估制度,组织专家对学员实操案例进行再评估,并根据再评估结果,对负偏差较大的学员尝试建立诫勉谈话、再培训、证书追回乃至评估师“黑名单”的制度。
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透露,除这项资质培训之外,还将与上海开大合作,在学员拥有高等级护理资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示范性培训320名左右的金牌养老护理人员,向全社会输送高端养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