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趋势减缓,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这一大难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不少专家学者试图从教育制度入手改变这一现象。
缩短教育时间缓解劳动力不足
近日,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专家副主委周天勇公开提议,“十四五”期间能否延长义务教育的时间,同时为了使整个经济有新的劳动力进来,小学到研究生的教育应当缩短两年。并表示,过去是为了减轻就业压力,延长了教育的时间,如今劳动力不足了,也该适当缩短教育时间。
据了解,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沿用的是六三制的义务教育,也就是小学6年,初中3年,按照专家的意思,小学可以被缩短为5年,初中3年,研究生阶段可以再被缩短一年。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也提交了的一份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育学制的建议,受到舆论关注。
这份建议提出,小学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高中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这样就能有效减轻家庭负担、缓解老龄化程度、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丰富社会劳动资源等。同时,他还提出推行“十年义务教育”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的学制。
张红伟表示,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从7周岁开始上小学,高中毕业19岁,大学毕业23岁。如果再接受研究生教育,走出校园时已经是26、27岁的“高龄”。如遇到就业难,很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时已经接近30岁。如果是女性,按现有55岁退休的规定,她工作的时间还没有读书的时间长。
学历高消费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事实上,近年来的两会上,一直有代表、委员,提出基础教育缩短学制的建议,以减轻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真能缓解劳动力不足,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吗?有专家提出了其他思路和建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就认为,我国当前存在学历高消费问题,学历高消费才是最大的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
随着高职扩招、专升本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卷入学历竞争中去。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短短5年时间就翻了一倍还多。
由于近些年就业压力大,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敲门砖,成了多数大学生的考研动力。
专家提出破除唯学历论人才评价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指出,学历评价在中国根深蒂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考不上大学反而成为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学历社会的驱使下,学历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过度的学历竞争,带来“高学历、低就业”的特殊社会现象。一个明显的表征在于,由于过度教育的普遍存在,在就业市场上带来了薪酬惩罚。
2020年11月,浙江大学三位作者发表了一篇论文,利用2017年智联招聘网站上约2万份简历和同期1.6万个招聘岗位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显示约一半的求职者学历相对工作要求高出两年或以上,薪酬比与自身水平相符岗位低5.1%。
熊丙奇认为,让适龄青年更早进入就业市场,更有效的办法是,破除唯学历论人才评价,不要让学生们在追求高文凭中耗费那么多时间,减少因教育内卷而产生的精力消耗与资源浪费。
事实上,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有真才实学又符合需求的人,不管一个人有无学历,关键是看他能否承担企业急需岗位的重任。更何况,与让年轻人早早进入劳动力市场相比,年轻人为社会所作的贡献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