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沪”、重点群体免费……今年的上海职工疗休养有点不一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1-04-30 16:05

摘要: 针对广大单位和一线职工的呼声,上海今年在职工疗休养方面持续发力。

疗休养是受到广大职工欢迎的的一项福利政策。今年,上海将疗休养工作纳入为民办实项目,市总工会将“组织10万名一线职工疗休养”“百万职工看花博”,目前已经有逾60万职工计划参与这两项活动。


事实上,近年来市总工会一直不断根据一线职工的需求,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进行摸底,对疗休养政策进行完善。


今年职工疗休养纳入为民办实项目


针对广大单位和一线职工的呼声,上海今年在职工疗休养方面持续发力。在疗休养工作纳入上海市为民办实项目的基础上,将“组织10万名一线职工疗休养”“百万职工看花博”确定为市总工会十大服务职工实事项目。


今年,上海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组合。明确了各级工会可在组织职工春秋游(当日往返)基础上,采取“疗休养+看花博”(两天一夜) 方式。同时市总工会认定并挂牌了首批22家上海职工疗休养基地(其中五星级酒店15家),并首次推出19条市内疗休养线路。携手市文旅局、花博会筹备组,围绕建党百年、五大新城和喜迎花博等时代性主题,推出5大类50条职工春秋游春季线路和29条职工“看花博”线路,满足不同单位和职工分众化、个性化的需求。


根据不同对象,形成全额补贴、按比例补贴和定额补贴的梯度补贴机制。要求各级工会认准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优势、确保资金投入,有效保障项目开展。据统计,2021年市总工会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撬动全市各级工会配套经费约1.5亿元。其中,市总工会经费和帮困基金会资金共计投入约174.5万元,全额补贴重点职工群体“免费疗休养”5000人次和“爱心花博游”2500人次。


搭建信息平台,提升便捷服务。依托市总工会“申工通”网上工作平台和“申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搭建“职工疗休养”“看花博”信息系统平台。各级工会可以通过移动端便捷查询相关信息,并根据承接方的接待特色和能力、承载客流等情况,选择出行日期,一键完成团体预约。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各级工会的广泛动员,截至4月中下旬,分别已有9.7万和53.28万名职工计划疗休养和“看花博”。


“来上海二十多年,第一次去朱家角”


4月28日,由上海市总工会全额补贴的200名一线职工踏上了疗休养的旅程。


来自仁济南院急诊室担任护工的缪海棠来上海二十多年,从来没去过任何景点。这一次,她的目的地是五星级的朱家角郁金香花园酒店。尽管“足不出沪”,但对她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瞒你说,我以前连朱家角都没听说过,这一次,我也要好好放松一下,在没有病人、医疗仪器的地方饱饱地睡上一觉。”


朱家角郁金香花园酒店


朱家角郁金香花园酒店总经理高夏告诉记者,为了这一次的接待,酒店人已备战了整整一个多月。“我们有专职管家把前来疗休养的职工一对一引至了房间,员工还接受了关于朱家角古镇的学习,以应对客人的询问。”


今年职工疗休养新增的市内疗休养基地之一——宝岛森林(衡山)酒店位于2021上海花博会主会场——东平森林公园1号门正对面。它此前是城投内部的一个培训基地。


宝岛森林(衡山)酒店客房


据城投集团工会副主席毛雪莹介绍,为了结合崇明特色,响应广大职工喜好,他们推出了多种类职工疗休养超值菜品,符合各类疗休养团队需求。此外,也与崇明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西沙·明珠湖景区、前卫生态村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联动,为疗休养职工提供“一站式”购票服务。


6成受访单位每年组织1次


能够不断优化职工疗休养政策,源自对职工疗休养现状的精准调研。劳动报记者了解到,在《关于当前上海市职工疗休养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及对策建议》中,就对全市1847家单位和20600名职工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在职工疗休养组织周期方面,以每年组织1次的企业约有6成,其次为2年1次占15%、4年1次占13%。在活动天数,3-5天中期占据主流,占比约6成,其次为1-2天的短期占37%,6-8天的长期占比5%。调查显示,外商独资和民营企业呈现组织周期长、活动天数短的态势。此外,在费用标准方面,人均1000-2000元占比较高,达4成,其次是1000元以下,占比约1/3,两项相加,超过73%;2000-3000元占比约12%。


职工疗休养组织周期图


调查显示,职工疗休养所占用的时间,有65%的单位疗休养不占用职工年休假,其次为1/4单位结合使用工作日和节假日、年休假开展职工疗休养。


在职工疗休养的内容安排上,以休息休养为主,其中多有开展团建、参观等活动。被调查的企业中,选择休息休养的占据主流,接近9成,其次为参观景点62%,团建活动约占43%,后面依次为“学习培训、文体活动、民俗体验”等。地点选择方面,超过8成单位选择外省市,以外省市定点为主。


职工疗休养内容图


7成受访单位参加过市总疗休养线路


该调查显示,在职工疗休养的方案决策上,民主化水平总体较高。疗休养方案近4成由单位方与工会、职工代表协商确定,23%由单位工会确定,仅有18%由单位班子成员集体讨论确定。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民主化程度比例最高。


经费出资渠道方面,最多的是有54%使用工会经费、45%使用上级补贴,35%使用行政福利费。根据本市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职工疗休养经费应以行政福利费为主,工会经费仅能用于下级补贴、劳模疗休养等特定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参加市总疗休养实事项目比例较高。有近7成单位参加过市总工会疗休养院所(沙家浜、西山、黄山、屏风山)疗休养线路,约32%单位参加过实事项目外工会疗休养线路(杭州、南京、扬州、宁波、庐山等),仅有18%单位从未参加过。


市总实事项目图


“增加职工疗休养点”等呼声较为集中


劳动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职工对疗休养还是有较高的期待,但现有的疗休养政策和服务设施的一些环节,与职工的心理预期还有一定的距离。


例如,有受访者呼吁“增强在非公企业中的开展力度,加大上级补贴,放宽地点门票等限制”。又比方,有受访单位和个人认为,当前职工疗休养的天数、频次和标准等规定与当前职工的心理期待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体验感下降和获得感变弱。用人单位中的骨干和重要岗位的职工因工作关系无法参加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成为越忙越累越不休的“逆选择”和“被放弃”一族。


此外,有受访企业和个人认为,疗休养实事项目机制还有待优化。具体来看,包括“增加职工疗休养点,丰富疗休养活动内容,增加(外线路)疗休养名额,改善疗休养院所硬件,上级工会协调拼团、优化价格/提高补贴、携带家属等”。


精细化管理提高不同岗位职工获得感


眼下,传统行业中职工群体的组成发生变化,即渐成规模并日益成为骨干的“劳务工群体”和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中以不同于传统工作方式进行作业的“新型职工群体”,这样的变化也对职工疗休养工作“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不少受访单位和职工建议,在疗休养政策法规中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增强疗休养活动对不同职工群体的吸引力,提高参与度,这样既实现职工权益享受的公平公正,又充分利用疗休养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例如,要注重大量就业于新兴行业以及科技创新产业的职工,针对他们心理压力重,精神高度紧张的状况,以解除生理疲劳和心理压力为目标,设计出适应于他们的疗休养方式。如增设身体和心理体检和缓解心理疲劳项目和服务,改善和丰富精神文化的活动内容等,推动职工疗休养从调节生理疲劳向调节生理和心理疲劳并重转型。要重点关注职工的体验感、获得感,突出活动的针对性,实现精细化组织和管理。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