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话题|“和同事闲聊不要讨论工资”,你对此怎么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1-06-26 16:20

摘要: 在职场上,作为同一个公司的同事,你觉得同事互相之间的工资应该公开吗?

在职场上,你觉得同事互相之间的工资应该公开吗?你私下会打听同事工资吗?对此,有人私底下觉得工资其实是很透明的;也有人说,一般公司都会禁止员工之间讨论工资,毕竟涉及到工资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员工内部团结,滋生不稳定的情况出现的,看看职场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观点一

关键看公司是否采取“密薪制”


现实中,“密薪制”很普遍。最常见的是,企业录用新员工时,往往要求签薪酬保密协议。对于公司严格要求保密工资的,职场人普遍认为,就不应无视规定私自打探同事们的工资,否则或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不过,记者咨询律师了解到,在法律层面,“密薪制”未被明确规定,也未被明确禁止。至于在实行“密薪制”的企业工作,员工是否会因为讨论薪资而被开除的问题,也是有法律规定的。


有观点认为,公司因员工间讨论工资而开除员工,这一行为是否合法,首先要看公司是否与员工签订相关协议。若没有协议,只是规定,公司的该项规定是否经过民主程序后才被生效,否则涉嫌违法。


此外,律师指出,因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明确规定,“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才能解除劳动合同。”一般而言,员工打听同事工资只是了解情况而已,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此开除员工大部分情况下也并不合理。


不过,律师也建议,当身处“密薪制”公司中,最好也不要随便和同事讨论工资,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观点二

薪资攀比或影响工作积极性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薪酬制度,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岗位,薪酬空间是不一样的。公司自然有设计薪酬制度的依据,这也是部分公司明令禁止员工讨论工资的原因之一。”从事HR岗位的Jenny认为,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禁止员工讨论工资是为了不影响员工的士气,也是为了维持企业稳定。同一个岗位,每个人的能力和贡献率是不一样的,数字最能体现出来。如果公开,员工就会关注数字,而忽略了数字背后的实际情况,进而会怀疑公司薪酬制度是否合理。


“当员工不了解同事的薪资的时候,往往会关注自己的努力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来作为涨薪的标准。但是一旦知道了同事的工资后,往往会把自己的努力以及能力跟同事去作对比,形成盲目攀比。而这种攀比的后果是,出现不满情绪和惰性,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Jenny举例。


观点三

易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


俗话说得好:“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不少资深职场人士感叹:平时闲聊聊聊家常也就算了,切忌不要谈工资。


被你的同事知道你的工资是多少,难免心里会有一些看法。如果你的工资比你同事高,尤其是你的工作量比他还小的情况下,那他就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如果你的工资比同事低,那你的同事可能会瞧不起你,甚至觉得你能力太差。


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认为,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员工知道自己和同事的工资不同时,心理往往会形成落差。而这,极有可能使同事之间产生隔阂,造成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观点四

可以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与“密薪制”相对应的是“明薪制”。有职场人士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具有优势,比如可以保障员工对自己切身利益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更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了解企业强调的工作重点,增强薪酬与绩效的相关性所带来的激励效果等。因此,他们认为,“明薪制”更适合现代企业管理需要。


“其实现在90后的职场文化比较开放随意,谈论工资很正常,和别人对比一下也是一种激励,公平公正公开。”90后职场人小姚认为,站在员工的立场看问题,员工打听同事工资基本上没有恶意,多半是想通过了解同事工资来判断自己薪酬待遇是否公平合理,本质上也是对企业是否落实同工同酬的监督,更何况,这纯粹是同事之间的事情,被打听者愿意说就说,不说也没有人会强求,企业不该过于敏感和死板,同事之间的相处也不该过于谨慎和疏离。


对于上述观点,也有国外的劳动法专家曾发表过言论表示,“允许讨论薪资是利己和利他的,同时让你和你的同事在工资谈判中处于更好的位置,而且薪酬透明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待遇索赔的风险,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美国制造业劳工短缺问题严重或长期...

职来职去| 哪里的上市公司提供最...

职业培训市场火爆:职场人充电偏爱...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