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高品质的工作餐不仅能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也是企事业单位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福利措施。从党中央、国务院制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到本市出台的《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都在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和职工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到健康事业建设中来。怎样让职工吃到一顿美味健康又绿色的工作餐,今年以来,市总工会组织力量开展调研,积极探索解题之路。
本次,劳动报记者专访生活质量服务企业索迪斯,用数据和案例一探沪上职工食堂工作餐的现状及趋势。
近25年市场食堂餐标提高约七成
俗话说:“一家公司的待遇好不好,去看看它的员工食堂就知道!”
调查数据显示,1995年,上海平均食堂餐标为7-8元,市场最高食堂餐标是10-15元;到了2020年,平均食堂餐标为12-14元,市场最高食堂餐标为20-25元。也就是说,近25年来,市场食堂餐标提高了约70%。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平均食堂午餐客单价为17.8元,80.6%的午餐客单价集中在10-30元之间。
就企业职工用餐的最高峰时段来说,53.6%的食堂消费集中于11:30 -12:15期间。
当然,除了食堂以外,职工就餐也有多种其他渠道。调查显示,在员工最偏好的就餐途径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食堂(56%)、外卖(40%)、以及就近餐馆就餐(36%)。其他就餐方式还包括便利店、自带、回家吃等。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内部食堂依旧是员工就餐的首选。
白领爱吃粤菜川湘菜;蓝领更爱吃大荤
就目前上海职工食堂的餐品来说,一些白领企业的员工餐厅已发展到美食广场的风格,现场档口有套餐、零点、面食、特色和轻食(西式简餐)等,同时将一些社会餐饮品牌的特色餐和地方菜引入到档口提供服务。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最受职工欢迎菜品偏好中,中餐系列独占鳌头。
职工在食堂最偏好哪些中式菜系呢?记者了解到,菜系受欢迎程度和社会餐饮比较重合,例如粤菜、川湘、江浙、西北、东北菜系等,但是依然缺乏火锅和烧烤等极度依赖现场烹饪,或者对应时长较长的聚餐类产品。
而针对蓝领餐饮,由于行业性质所致大部分企业位于位置较偏僻的地区,外卖等其他就餐方式选择较少,在食堂就餐更是他们解决午餐的主要选择。
在进行调研的部分蓝领客户员工中,83%的蓝领午休时间只有40分钟以内,88%在30分钟以内完成就餐;超过半数的蓝领员工在就餐时有饮用甜味饮料的习惯,最受欢迎的饮料前四位分别为鲜榨果汁、奶茶/奶盖茶、瓶装果汁和碳酸饮料,而饮用频次最低的饮品则是咖啡类饮品。
另外,对于重体力活的操作工类蓝领,他们青睐于大荤类的菜品,口味要重、饭菜分量要够大。
近八成员工开始关注食堂营养搭配
在上海,职工对于内部食堂的诉求也在升级。现在的食堂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健康。
调查显示,一顿工作日午餐不再只是凑合匆忙的一餐,它不仅仅意味着补充能量,更是片刻的休息和放松,以及和同事的社交机会,同样他们也期待用一顿丰富的午餐来犒劳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高达78%的被调查员工们将关注集中在餐品的健康营养上。其他被关注的元素还包括食堂环境的放松释压、食堂档口的有品质感、就餐方式是否便捷省时、以及菜品菜系是否不断推陈出新。
需求推动下,索迪斯内部有着一支全职专业的营养师团队和一整套完备的营养体系标准,从专业角度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来安排合理的营养膳食。一些以“均衡膳食”、“多样化选择”、“健康烹调”、“新鲜美味”为核心理念推出的“健康餐盘”项目非常受企业和职工们的欢迎。
事实上,上海也已经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食堂案例。比如在上海仁济南院的职工食堂部署了“智眼”系统,其核心技术是基于图像信息识别菜品。该系统可让本人即时了解当餐的卡路里摄入量,并通过微信端即时获得饮食健康报告。饮食健康报告包括热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情况及变化趋势等。
一份健康与美味兼具的工作餐,可以让职工更有幸福感,同时也体现了单位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接下来,市总工会将积极协同各方,建设与职工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的工会维权服务机制,帮助职工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坚实的社会保障、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营造共建共享共赢的职场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