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四色预警机制,精准“画像”有效帮扶!徐汇试点将35岁以下失业人员纳入“一网统管”监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1-08-10 18:35

摘要: 利用“大脑”内的数据,建立起绿、黄、橙、红的四色预警机制。


利用城市运行的“大脑”,给每一位失业人员精准“画像”,从而为其提供更为有效的帮扶。


8月10日,记者从徐汇区就促中心了解到,该区正在试点将本区户籍的35岁以下失业人员纳入“一网统管”的监管中,同时利用“大脑”内的数据,建立起绿、黄、橙、红的四色预警机制。目前,这套监管信息机制正在虹梅街道实行试点运行,有望在9月份实现全区覆盖。


四色预警分级干预


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而如何实时掌握失业人员的准确信息,则是保就业的重点。


众所周知,上海的失业人员应需前往人社部门办理登记,而这些数据就成为了关键。只要将其纳入城市运行的“大脑”中,控制失业率、提供配套援助方案就有了抓手。


徐汇就促中心副主任徐勤告诉记者,目前该区正在建设“城市运行体征信息化平台”,而此次本区35岁以下的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将会纳入其中。


“有了这些数据,人社部门将会建立城乡失业登记人数的预警机制。”徐勤表示,按照目前的设想,该机制分别设置绿灯、黄灯、橙灯和红灯,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其中,绿灯为城乡登记失业人数小于等于93%指标数,说明就业情况正常;黄灯为城乡登记失业人数大于93%、小于等于96%指标数,说明失业人数有上升趋势;橙灯为城乡登记失业人数大于96%,小于等于99%指标数,说明就业形势趋紧;红灯为城乡登记失业人数大于99%指标数,说明就业形势严峻。


“针对不同情况,各级部门会进行分级干预,确保城乡失业登记人数控制在正常指标内。”徐勤如此表示。


精准“画像”给予帮扶


数据不是只为了看的,而是要能真正“用”起来。


记者了解到,过去本市对于失业人员的帮扶大多通过基层来实现,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可能对失业人员的信息掌握不全,也存在就业援助费时、费力、费心的状况。


“例如,拿到的名单上显示这位女性是失业人员,可人家的真实情况是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有些大学生‘失业’在家,可她实际上是在准备考研或是出国。”徐汇区就促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科科长孙威表示,而对于一些家庭确实困难、患有重病、身有残疾的失业人员来说,理应更及时得到帮扶,却需要基层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精力排摸后才得知。


既然要“分级干预”,首先要给人群“画像”。


孙威告诉记者,此次的大数据监管,收集的并非只是人社部门一家,而是包含了民政、残联等部门,正是通过了这种数据比对,使得“大脑”能对失业人员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将人群进行锁定并排定优先等级,方便今后居委接单并进行处置调查,从而实施就业援助。


预计下月实现全区覆盖


目前,这套“城乡失业登记人数预警机制”已在虹梅街道试运行,有望在9月份实现全区覆盖。


“我们抽取了街道的两个居委进行试点。”孙威表示,按照目前的计划,这套机制先锁定的是各街镇年龄在35周岁以下失业青年人群。经过“城市大脑”匹配后的数据会发给居民社区,并由居委干部等上门进行情况核实。



在设计的核实页面上,记者看到对失业人员的选项包括了“有无就业意愿”、“是否需要职业指导”、“是否需要职业介绍”、“是否残疾”、“是否重病”等个性化选择,并增添了相关的核实意见。


而这个“工单”将会反馈至所在街道镇,再通过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协同努力,为有需求的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提供重点帮助。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加上整体闭环的流程和联动处置,将会在发现、派单、摸底和服务失业群体上更为精准和有效。”徐勤如此表示。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消防面向社会招录600名消防...

提前挑选真人模特,不光剪发还要设...

不合格者到期不予换发许可证!沪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