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完善机制和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等就业服务。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和大龄、妇女劳动者等权益保护。
一方面针对就业重点群体,强调实现就业数量,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服务能力,提升供求匹配效率,提高他们就业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针对大龄、女性等就业困难群体,强调改善就业质量。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及延迟退休即将到来的背景下,维护好他们平等就业、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权益。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
未来要在改善需求、优化供给、强化服务,尤其是青年职业精神教育培训上下功夫,以解决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强化平等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等举措,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劳动者技能是关键。面向市场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
“高值人才”年薪在30w+,具有较好的工作经历和职业发展潜力,是企业在猎取中高端人才时的重点考虑对象。
从教育背景来看,理工科强校向互联网行业输送大量高值人才,其中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浙江大学位列前三,人才供给量上领先清华北大。
数据显示,传统的“BAT三巨头”阿里巴巴、百度与腾讯向整个IT互联网行业输送了大量高值人才,目前仍是“黄埔军校”,但随着近三年来字节跳动等新势力的兴起和对应届生招聘的大量投入,这一格局有望被改写。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已经处于高薪阶段,但高值人才中仍有73%的人不相信工作能实现财富自由。对他们来说,工作的意义首要在于自我实现,其次是获得尊重和认可。
——脉脉《高值人才职业发展洞察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