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6点刚过,辅天华起床了。他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查看着今天的天气状况和未来几天的预报,并将其印入脑海之中。
这位26岁的小伙子,去年才成为一名“气象人”,今年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进博人”。作为上海气象局进驻进博会现场指挥部的唯一一位气象保障联络员,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老天虽有风云变幻,但进博会的气象服务和保障要做到万无一失。”辅天华如此说道。
“90后”新人挑起重担
可能是名字里有个“天”字,辅天华打小开始便对天气着迷。尽管是上海本地人,高考时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内头牌气象专业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把天气预报作为了自己的职业。
不过,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想到,自己会如此之快地参与到一场重量级盛会的气象保障之中,而且身处真正一线。
“2020年我才硕士毕业进入上海气象局,可以说是一位新人。”辅天华告诉记者,今年8月时,他接到了任务,作为气象保障联络员,直接参与到第四届进博会的筹办之中。
“说没压力,那一定是假的。”辅天华并不避讳地如此说道。虽然进入上海中心气象台之后,他也曾参与包括汛期、台风等重大气象事件的预报和产品制作,但想到“进博会”这一重大盛会的“分量”,这位小伙子心里还是有些“打鼓”。
更有意思的是,辅天华还创下了这一职位的两个“记录”:首先,他是四届气象保障联络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其次,他是四人中唯一的男性。
好在,辅天华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既然上级相信年轻人能干好,我就应该接受挑战。”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市气象局正依托“启航计划”、“英才计划”等人才培养政策,鼓励青年参加人才工程评选。充分发挥老预报员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加强对年轻预报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同时,依据岗位综合评价方法,探索建立“明星首席”和“岗位标兵”,根据客观评价指标开展评选。
辅天华告诉记者,正是因此,自己有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去锻炼,“相信这段经历也会让我终生难忘。”
“时效性”是第一位
那么,作为现场指挥部的“气象专员”,小伙子的进博感受如何呢?
“忙而不乱,注重时效。”这是辅天华给出的答案。在进博会的现场指挥部,他第一次与众多职能部门接洽,和各保障部门一道现场办公。
众所周知,完美的进博会需要有着近乎完美的气象服务。每天,辅天华都会收集各个条线的需求,将其传递回上海市气象局,同时负责将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传回至指挥部。
看上去,这似乎只是一个“传令兵”的简单工作。可辅天华告诉记者,进博会中无小事,任何一个细节如果被轻视,都有可能影响整个盛会的举办。
“我们的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在我这如果耽搁了,后面的部门就会出现连锁延误。”辅天华表示,正如天气预报要讲究及时,进博会的工作同样将“时效性”放在了第一位。
一天晚上,辅天华接到了一个紧急通知,要求其传达给气象服务保障组内的所有成员。为此,他一个个发短信或是电话确认,直至深夜方才入睡。
“今日事,必须今日毕。在进博会中,时间就是关键。”辅天华告诉记者,或许有些工作在外人看来就是“鸡毛蒜皮”,但正是这些细节得以保障,才会成就一届精彩的进博会。
“前店后厂”提供服务支撑
曾有小伙伴疑惑地问他,“进博会指挥部里就你一个气象保障联络员,那莫非进博会的天气预报都是你做的?”
“我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辅天华笑着告诉记者,根据进博会的需求,上海市气象局设立了“进博会气象台”和包括综合保障部、信息宣传部等在内的四个部门,从而打造出了“前店后厂”的工作模式。
“对气象部门来说,我好比是前方的‘店小二’。”辅天华表示,自己的后方,是“专事专办”的进博会气象台,还有整个气象局以及长三角“地方队”、中国气象局“国家队”的技术指导和科技保障。
据了解,目前上海气象部门已经建立起了“进博会气象服务指挥系统”。通过这套专门研发的移动端系统,“前店”收集来的所有需求,以任务单的形式汇集到进博会气象台,进博会气象台进行任务派发,“后厂”加工后,同一出口,反馈“前店”。流程扁平化,使进博会气象服务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如今,面对要求更高的进博会气象需求,保障服务也力图做的更好。
上海气象部门研发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升级版已经正式亮相进博会,纳入了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专业指挥系统,接进了进博会安保指挥部、进博会城市运行保障相关指挥平台、进博会现场移动观测车等,支撑政府决策和城市运行管理部门指挥部署。通过“气象插件”,各部门指挥平台都能轻松查询到进博会重点场景的气象信息。
五部X波段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将携手,与位于松江的上海首部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一起,形成覆盖进博展馆空域的多雷达协同观测网络,实时给出降水回波三维强度分布和三维风场信息,以及提供的时间分辨率30秒、空间分辨率100米的精细化雷达观测产品。
气象部门加强研发以“机器学习+数值预报”为特色的智能预报技术,在此基础上升级完善以智能网格为核心的业务系统,提高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水平。同时,优化业务流程,打通“智能网格岗—短临监测岗—决策服务岗”的轮班,进一步集约优化人员配置。
除此之外,还有气污染气象条件及生活指数预报、1公里网格化降水量预报、边界层垂直廓线预报……
正是有着这些“神器”,让位于指挥部的辅天华心里“笃定”了不少。
如今,第四届进博会“撩开面纱”的时刻已是愈加临近,辅天华的工作也变得愈发忙碌。
“尽己所能,让进博会气象保障万无一失,就是我的心愿。”这位“90后”小伙子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