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P1停车场到国家会展中心,只要通过诸光路上的二层步廊。连续四届进博会,这里也自然成为公交出行的主要上下客地点之一。 11月4日,国家会展中心内已经热闹非凡,但在P1停车场,除了偶有公交车辆在执行最后的路线勘探任务外,似乎有些“平淡如水”,然而,当明天第四届进博会的大幕正式拉开,这里将是另一番模样。
“阿德哥”:粗中有细保安全
在P1停车场见到“阿德哥”,距离上次见面正好一年,而地点也在这里。他的身份没变,P1停车场的总负责人,只是人明显比去年瘦了不少。
“花博会期间,在崇明呆了70天,回来就瘦了十几斤。也许是因为那里的空气好,养人!”“阿德哥”依然那么喜欢开玩笑。“阿德哥”的大名叫孙鸿德,是久事公交巴士二公司龙华车队的业务队长。自上世纪8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公交公司后,摸爬滚打40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除了第一届进博会是P1停车场协助负责人外,之后重大活动的公交停车场管理保障,他成了最值得信任的负责人。
“也不是我的能力有多强,大概是公交老人,人头比较熟,各方面事情协调起来方便一些。既然领导看得起,那就尽量把事情做好。”“阿德哥”笑着说。尽管他说得有些轻松,但P1停车场确实像个“小社会”,不仅因为它离开会展中心最近,乘客会比较多,而且场内设有5家公司的调度室,3条轨交接驳线,1条71路区间延伸线;而停在场中的100多辆车辆也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有负责每天运送观众的,有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还有专门承担防疫任务的。
“阿德哥”告诉记者,自10月22日正式进入场地后,先后完成了场地整理,车道和标识设置,防疫专区的安排,不同用途的车辆也进行了几十次的走线和演练任务,确保万无一失。
在他的调度室角落,一个马夹袋内,装满了螺丝等尖锐小物件。“这些都是我从场地上捡来的,也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别看这些小东西,万一戳破轮胎,那就成了大事情。”
这可爱的老头,还真的“粗中有细”。
进博驾驶员:进站后忙起“份外事”
说话间,先后有2辆标有“9号线中春路接驳线”的公交车辆,缓缓驶进规定车道。待车辆停稳熄火后,一男一女两位驾驶员并没有休息,而是拿着抹布,擦拭起车辆外面和车门处不知哪里沾染的污垢。
“早上出车前,已经全面清洗消毒过了。刚才出去跑路线,有些脏了,反正现在有空,就把它弄得再干净一些,这样乘客看着舒服,我们驾驶员也舒心。”女驾驶员告诉记者,自己来自巴士二公司漕宝车队,为了这次进博会保障任务,公司还从南浦、莘庄、49路等车队挑选了车况最好的车辆和最优秀的人员。进博会期间的每天下午3点起,3条轨交接驳线将从这里出发,送离场的观众前往不同线路的轨交站点,减轻17号线诸光路站和2号线徐泾东站的客流压力。
而在车道的旁边,几十辆同样铮亮的车辆,安静地好像在守候。
“别看这些车辆现在不动,一旦遭遇突发,就派上大用场。”“阿德哥”介绍说,一旦馆内有身体状况异常观众需要转运时,防疫专车第一时间赶到;50辆公交备车,也要应对各种大客流的突发。第二届进博会开幕的第二天离场时,P6出租车上车点遭遇大客流,正是因为公交备车的及时赶到,在短时间内疏散了P6出租车的运送压力。
增设一道门:更多细节呈现温暖
越办越好,这是对进博会的要求。而细节决定着成败,更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在徐民东路、诸光路口通往二层步廊的地方,这次新增了一个出口。而这个出口,对于从P1停车场下来的观众来说,意味着再也不要绕行二三百米,可直接走向步廊,前往国家会展中心。
P1停车场内的3条轨交接驳线,站牌标识颜色不再像以往一样统一,而是选择了代表各自地铁线路的颜色,方便观众识别。
71路区间延伸线,设置了双语导乘服务台,每天安排2名导乘员为中外展商和观众提供现场指路服务,还准备了医药箱、雨披、热水、充电宝等应急物品。
“我参与了四届进博会,亲身感受到我们的进博会各方面保障,方案越来越细,参与各方越来越用心。”“阿德哥”颇有感触地说道。而这个“老法师”明年9月就要退休,尽管人瘦了,头发也越发少了,他内心的小秘密竟然是明年还想参加进博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上一个“五冠王”的句号。
相关链接:“1+3+6”组合公交线专供进博
第四届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地面公交共开设1条71路延伸线、3条轨交接驳线,6条停车场接驳线。作为主要交通保障单位之一,久事公交开设1条71路延伸线、2条轨交接驳线,2条停车场接驳线,投入服务保障车辆130多辆,参加交通服务保障驾驶员、乘务员、现场管理人员,防疫专岗、场站安保等400余人,全力以赴保障进博会的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