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是就业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职业,同时销售对于学历、专业、证书等硬件的准入门槛也低于不少职业,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听到销售岗位就反感。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一
大学生对销售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僻
首先说销售这个岗位,大多数人对销售的认知就是:没有技术含量,几乎没有入职门槛。对那些身处或接触过销售岗位的人来说,肯定会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一部分大学生可能认为销售就是耍嘴上功夫、拼人脉、拉关系,零基础没有多大提升的空间,又是谁都能干,没有门槛的工作,自然不喜欢从事销售这样的工作,比较青睐于技术性强的工种,所以听到去做销售产生反感的心理。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现在大多数企业在发布销售岗位招聘简历的时候,对应聘者的要求极低,这就说明销售岗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的岗位。此外,销售入职很容易,但提升很难,所以放弃做销售的年轻人也很多。大学生因为没有或很少接触销售岗,所以会有上述所说的认知。
然而,在“为什么求职大学生听到销售就反感”的知乎话题中,有博主指出,“许多人把销售和推销混为一谈,以为是一件事。实际上,二者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销售是为对方提供产品、服务来满足或超出对方需求;推销是采用各种方法想办法让客户买你的产品或是服务。换句话讲:销售是以帮助客户创造利益为根本;而推销则是自己谋利为目标。
“听到销售就反感,因为他们不懂销售,也没真正见识过销售,把推销当成了销售。”该博主认为,销售只是一个笼统的职位称呼,具体的工作内容,根据行业的不同,销售阶段的不同,以及地区等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比如奢侈品销售,高端的销售都需要有专业背景。
观点二
销售初期待遇确实并不高
“对销售职业缺乏真实理解,认为销售工作不体面”可能是大学生不愿干销售的首要原因,其次就是待遇的问题。虽然销售的薪资几乎没有上限,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招聘时所说的薪资,更确切地说,可能多数大学生在刚入行时只能拿着较低的工资。
众所周知,销售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需求,产生交易,从而实现盈利。所以,很多销售人员工作时都顶着很大的业绩压力,工作完成了还好,要是工作没有完成的话,对绩效工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销售行业里工作很多年的老员工也坦言,销售行业人员流动性高,其中收入是很大的一个因素。销售的收入构成只有一小部分是确定的底薪,大部分收入靠销售佣金。因此,这种收入上的不确定性会对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造成很大困扰。此外,销售收入具有延时性,通常在成功完成一单销售后,需要等待合同签署、客户打款、发货确认等各个环节完成,才能发放销售的佣金。有些公司为了规避风险,将风险转嫁给员工,将这笔佣金隔2-3个月后发放,这就造成了收入的递延性。
观点三
无法确保自身价值体现
如果说工资待遇无法满足大学生求职的物质需求,那么从某种程度而言,销售这一职业,也被认为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因为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而销售工作却无法确保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处在一些大学生的立场来看,寒窗苦读到大学毕业,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浪费学历和知识,如果只是去做一名无需太高学历和专业的销售,会认为有点人才浪费,大材小用。
此外,大学生不愿做销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销售是一个强结果导向的岗位,整个行业看下来,真正静心研究学习“销售之道”的人并不是很多,都是实战派。因为在销售过程中主要是和人打交道,这就使得大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或许在销售这一职业中无法实践。同时也让长期在学校里的大学生产生了对未知的焦虑,因此也就无法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对位和规划。
观点四
当销售能培养锻炼个人综合能力
毫无疑问,每种职业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销售也是如此。有观点认为,撇开专业是否对口,其实大学生做销售,有利于培养个人综合能力。
就销售工作而言,工作辛苦,经常出差,压力大,这些当然是销售工作要面对的劣势。但是从优势方面看,销售工作有利于快速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有利于快速培养出一个人的适应能力,也有利于使一个人从不成熟变得成熟起来,从不善于和人打交道而变为很善于和别人进行交往。而且,从事销售工作,能培养出一个人较为全面的综合能力,有利于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以及职业发展或者创业。
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例,销售或财务,是晋升高管的两条通用途径。此外,许多创业者都是从销售起步,通过销售从而创业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尔·盖茨大学二年级休学,创办微软公司之后,也是从销售做起,推销他的软件,跟客户签合同。有数据显示,70%的总经理都是销售出身的,高科技企业50%以上的总经理都是先有个理工科专业背景,毕业后从技术转向销售,再转向销售管理,最终走向总经理的职位。IBM的创始人,以前就是一个很好的销售员。
在销售工作中,能够学会如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灵活处理问题,如何战胜别人的冷漠和拒绝…… 事实上,如果能在销售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也就具备了优秀职场人应该必备的各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