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累了。但这么多人在排队,我们一定坚持‘保供’到‘累趴下’为止。”在崇明区堡镇地区的主干道堡镇中路上,联华股份旗下的华联超市是这一人口众多小镇唯一货品齐全的商超,店长陆美玉告诉劳动报记者,居民来采购的队伍绵延一公里长,门店有43名职工选择坚守岗位,清晨上岗、夜卧仓库,力保小镇“有米有肉有蔬菜”可供应。
崇明区堡镇商超保供,于近日拍摄(视频)
清晨五六点就已到岗
“只要超市开着,不管几点来,就是这么长的队伍。”陆美玉家住在崇明区的新河镇,3月20日得知堡镇地区需要“暂时按下暂停键”,她在第一时间通过沟通办理了一张通行证,并于翌日清晨和往常一样来到堡镇,担起了这份艰巨的“保供”任务。
劳动报记者了解到,和崇明区其它区域不同,堡镇封控时间相对较早,沿街商铺也均未复工。
“沿街店铺都贴上了封条,菜场也暂时关闭了。其它的超市可能没有生鲜等物资,所以这家店突然就排起了长龙。”陆美玉说,往常这样忙碌的景象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但现在不管是工作强度、工作时长都超过了过年期间。
持出入证到超市采买物资,排队保持距离、扫码测温方可入店
面对持续不断的客流,超市方面提出了至少“一米线”的排队间隔,并在进入店内购物前,需要扫“场所码”,验码、测温后先行等待,店内少部分客人出店,再允许一部分顾客入店,实施“精准限流”。
“大家调侃,现在来超市好比进到奢侈品店,先出后进,但这主要还是希望能够保障大家的安全。”陆美玉告诉记者,超市一般早晨8点开门,我们一共46名职工、现在坚守岗位的有43人,大家都是清晨5、6点上岗,第一轮进行消杀、理货后打开店门,每天的营业时间根据不同的封控要求执行。而为了能够确保安全上岗,大家每天都会赶早在就近的社区完成核酸检测。“最长的一天,是3月27日晚上,加紧保供和整理货架,加班到凌晨2点半才下班。一天只能休息3小时不到。”
疲惫的工作人员
切肉切得手都抬不起来
“先生在市区工作,女儿今年读高二,每天我在店里忙,孩子每天几乎都是一个人生活。早早晚晚,几乎没有时间给孩子做过一顿像样的餐食。”在生鲜区理货的值班长王丽敏几乎哽咽了。
“现在大米、油货源是比较充足的。肉是崇明的本土品牌明珠湖猪肉,原本一天的供应量往往半天就卖完了。客流量高、工作强度大,切肉切得手都抬不起来。”负责明珠湖猪肉销售的主刀手倪斌家住崇明区竖新镇,为了坚守岗位,经由公司安排,为他在堡镇找到了落脚点,他则每天都坚守在保供一线的岗位上。
劳动报记者了解到,从3月20日至今,即便是门店配合封控需求暂时闭店的几天,超市仍安排了值班长、生鲜主管有4人驻店。王丽敏、陆美玉还有另一位门店主管王娟则是持续在岗。每天清晨到岗,夜晚就在超市的仓库里用硬纸板铺成床。
“原本就要退休了,女儿马上要生孩子,我也不能陪伴和照顾。开门时间一刻不停、封控期间也需要夜卧仓库。”53岁的王娟面对此刻小镇艰难的“保供”任务,毅然选择了留下,坚持。
整理蔬菜柜
“实在太累了,但是那么多老百姓在排队,我们想尽力,让大家哪怕走进来能买到一颗大白菜,也算是有所收获。”牛奶、酸奶几乎很快售罄,蔬菜也不多了。王丽敏向店里汇报了销售情况,门店再想办公组织货源,尽可能让货架上有货可售。
戴上防护面罩收银一刻不停
门口有限流措施,但到了收银环节,仍然是忙不迭。除了佩戴口罩,郭文娟还戴上了透明的防护面罩,只见她接过顾客递过来的一篮子物品,左手取货,右手扫条形码,打出单据完成一单。
“有时候会有冲突,会尽量调解请大家体谅。排队要注意间距,我尽量提速每单的收银时间,减少大家排队等待的时间。”郭文娟说,“原本可能只买十几元的物品,现在居民居家,来超市采购物资要拿着出入证。因此,每单的客单价明显提高。”
收银一刻不停
“现在崇明区的崇明本岛共有45家联华门店,尽最大努力保障老百姓的各类生活物资供应。”联华崇明公司总经理徐征表示。
“我负责的是崇明下沙片区,包括长兴、陈家镇、中兴、向化、合兴、堡镇、竖河、新民等镇,共有23家门店。在堡镇地区有几家联华、华联门店,堡镇中路上的这家是唯一的货品最为齐全的店铺,1150平米能提供逾8000个SKU的单品。”联华崇明公司下沙片区负责人高文波告诉劳动报记者,目前,正努力保障居民必须的生活物资,尽可能组织力量确保米、油、肉、蛋、冰鲜禽类等商品的持续供应。“同时,在居民配合封控管理、足不出户期间,店内也会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保障各个社区、村居的物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