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跑16公里“接力”送菜:“想到他们是老人,就想到了我爸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2-04-12 16:03

摘要: 送外卖两年多,这是张龙威第一次“接力”送单。


张龙威在上海送外卖已经有两年多了。在他印象里,以往他送完单就匆匆结束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可最近一次完成送单后,有名用户对他说:“小哥,你是天使!”还有一名用户给他发来了“太感谢你了!!”。这个“90后”小伙子发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一点点微妙的转变。


“应急”背后的“配合战”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实行居家防疫。廖惟平26岁了,是美团买菜华江路站的站长。当晚8点多,他突然被拉进一个微信群,同事在群里同步了一户人家的需求:希望购买大米、面条等生活必需品,家里有两位70岁老人和10岁小孩,食物储备已经不够。


原来,居住在闵行区繁兴路的用户本想在APP抢购蔬菜,但因为APP下单页面火爆,他们无法完成购买,而家里已经多日,未能买到新鲜蔬菜,粮食有点紧缺,两位老人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


这天,美团APP“应急帮手”的后台收到这户人家的订单后,负责人先通过相关业务进行筛选,发现这户人家周围三四公里没有便利店,难以帮助这户人家采购粮食;而这家人的需求以买菜为主,于是负责人最终锁定了距离最近的美团买菜站点。


即便距离最近,这个站点在嘉定区,距离位于闵行区的用户住址也有好几公里。于是,一场“跨区接力送菜”就这样开始了。


从老乡手里“接力送菜”


当晚,廖惟平收到相关负责人的通知后,赶紧确认了门店的库存和商品数量。他发现,库存里还有一些大米和菜。“这些菜本来想留给站点员工的,当时看了下订单信息,发现用户字里行间的需求非常紧急,还有老人和小孩,我就将这些大米和菜打了包,留给用户。” 廖惟平说。


廖惟平提着菜,先跑了两三公里,到了嘉定与闵行的交接处发现,这个订单涉及跨区域,需要相应的通行证,配送受到了阻碍。廖惟平十分着急,赶紧将这个需求反馈给了同事。这个需求很快被转接给了本地的跑腿业务。相关负责人接到这个需求后,在一个名为“闵行嘉定帮帮群”的微信群里问:“急需一名在华江路附近的骑手,协助为闵行区的一户人家送单,这户人家里有两个小孩和两位老人,老人因为缺粮,身体已出现不适。”


当时已经晚上8点多了,张龙威刚送完餐回到家里休息,突然看到微信群里蹦出一条消息:希望有骑手帮忙送单。张龙威一看,自己距离取货点还有大约15分钟路程,而用户距离取货点还有一大段距离,他算了算,加起来也得跑16公里左右。


他想,自己体力尚可,而且想到老人吃不上饭,心里有点难受。他便自告奋勇,表示自己可以送单。随即,相关负责人将张龙威的联系方式交给了廖惟平,廖惟平便联系到了他。他确认好地址,立刻拿上免洗消毒液,揣进兜里,戴上口罩,抄起电动车,驶往取货点。


从家里刚到取货点附近,张龙威远远看见了廖惟平的身影——手提着打包的菜,站在嘉定区跟闵行区的交接处。张龙威一下就认出了这位素未谋面的站长。他取完商品,立即上车,赶往闵行区繁兴路。


到达客户所在的小区时,张龙威拿着记号笔,在包装上小心翼翼地写上了客户姓名,并交给志愿者,才松了口气。


“第一次听用户喊我‘天使’,这都是我该做的”


送外卖两年多,这是张龙威第一次“接力”送单。整个“接力”过程中,从出发取货,到送达用户,他骑电动车行驶了将近16公里。那天的上海深夜,骑着电动车迎着微风,体感微凉,但他心里暖暖的。


其实,收到这个订单需求时,张龙威心情有点复杂。他家里也有老人,更能体会家里老人缺粮时,为人子女的焦虑与担心。上海疫情防控升级以来,包括张龙威工作的西餐厅等不少店面暂时歇业,他便开始全职送外卖,再接一些跑腿订单,一天能挣六七百元。


数年前,张龙威的父母也来到上海打拼。两位老人现在住在上海的松江区。疫情隔离期间,小区封了,老人居家防疫。张龙威时不时问他俩:“需不需要给你们买点菜?我可以送过去!”因此,张龙威当时接到用户需求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父母,更期望能把这单好好送到两位老人那里。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大量快递员返岗后,住宿难题如...

95后外卖小哥成为上海防疫志愿者...

全国人大代表张兴海:建议鼓励年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