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青浦区的上海鼎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拿到复工复产通知的企业。该企业是LED光电领域的主要制造商之一,主要供货于世界500强企业。眼下,在不少复工企业遇到物流受阻及原材料断供的难题之际,这家企业却做到了“人不等物料、复工即开工”。劳动报记者获悉,这与该公司的提前布局、早早规划脱不开关系。在封控期间,他们已着手做好生产原材料及核心团队的充分准备,为后续复工打好了良好基础。
百名员工闭环管理
复工后生产效率提高10%
在新金路上的鼎晖科技公司内,企业车间正在有序运转,职工们戴好口罩、保持安全间距,正在有条不紊地参与各项生产工作,或调节参数,或检测设备,或分拣产品……自疫情以来,该公司共有100多名员工驻扎公司,并实行闭环管理,吃住都在公司,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预案。
上海鼎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胜告诉劳动报记者,“我们组织了核心团队配置,在复工当天就以60%的产能启动,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客户急需的产品。由于事先充分准备,生产效率比正常还提高10%。”
该企业在平常满员状态下应有200多名员工,虽然复工,但员工人数毕竟减少了约一半。如此,生产效率提高10%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对此李建胜说明道,首先是人员安排上,驻扎公司的100多名员工都为核心产线、核心员工,并且按照岗位比例来留人,避免了人员缺失带来的环节断层。其次,所有公司原先的工艺管理、中高层管理岗位人员,在复工复产后全部上生产线,由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带队,补充人手问题。
第三,公司梳理协调了手头的订单,施行统一集中生产,“比如,我们在生产电梯的楼层显示部位时,汇总了几家客户公司类似型号的产品,把共性的产品集中生产,集中精力,这样也能避免需要的物料太多样的情况。”
目前,鼎晖自复工复产后已恢复到正常产能的80%,期待完全复工后以超出常态25%的节奏弥补疫情期间失去的产出。
三地储备物料+整车运输
提前规划避免“人等料”
此次疫情期间,不少列入白名单的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其中以“物流受阻,供应链断裂,物料缺失”问题出现的频率最高。
而记者了解到,在市、区相关主管部门协助下,鼎晖科技公司紧急调度生产急需材料,委托货运单位统一集中后,由专车运至上海;出货方面同样,集中发货给相对集中的一家用户,再进行分发,突破性地实现了“产业运输团购”。
具体是如何做到的?“我们的零件采购分散在全国各地,上海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公司决定用整车集中运输的方式。”李建胜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每家供应商都需要各自联系物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该公司先在上海周边确定了一家供应商,将全国各地的物料集中运输至此,通过整车打包的方式,把所有物料一次性运进上海。
而为了保险起见,这样的物料集中汇集点,在不同城市设有三处,公司更是不惜超买,将一模一样的物料做了三份备份。“我们统计过客户需要的材料数量以及预见使用量,即使超买的话,应该也能在未来两三个月里全部消耗掉。”李建胜说。
听上去或许并不复杂,但贵在提早布局和事先预判。据了解,由于鼎晖服务的均是世界500强或国内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其下游对物料供应的及时性较为严苛。
“还拿电梯显示零件来说,如果我们交货不及时,后续会影响全球相关供应链,牵扯到上百亿的终端市场。”李建胜表示,公司在封控的一个月中并未闲着,而是将上述物料问题做了提前规划,因而得以实现一旦复工复产立马开工,并未出现“人等料”的时间差。
园区助力食物供应问题
全力保障员工生活需求
疫情以来,该公司100多名员工驻扎公司闭环管理期间,区政府以及工业园区也提供了大量帮助,及时购置防疫和生活物资,全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和生活需求。
“在密闭空间内,还要为复工复产做准备,员工的信心和生活情绪很重要。”李建胜说,在公司闭环管理10天左右,囤积的蔬菜已所剩不多,伙食成了大家最担忧的问题。此时,公司向所在青浦工业园区提出求助,园区积极帮忙协调,为园内企业找到了价格平稳的稳定供应商,解决了员工食物供应的核心问题,为后续复工复产做好基础保障。
此外,为了激励员工保持健康生活生产习惯,该公司还组织所有管理者募捐,为驻扎员工加菜。
目前,鼎晖科技公司的非一线员工在管封期间全部实行居家办公,及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行,保持与供应链的及时沟通,将物料做好充分准备。一线员工将继续实行闭环管理,一个隔一天开展抗原自测和核酸检测,生产中严格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加强对公司各个公共区域和外来货物的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