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普通人的职业转变,从房产销冠到外卖小哥:虽有心理落差,但有更实在的收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2-06-27 10:44

摘要: 曹德旺曾说过,现在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去工厂上班了。

曹德旺曾说过,现在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去工厂上班了。言辞中,听着颇有不如意,但是一场疫情使大家看到了外卖员这个行业的真相,疫情中最缺的就是外卖员,优先复工的也是外卖员。


疫情期间发起外卖员联盟


4月8日, 外卖小哥崔斌在自己的抖音账号里发布了一条特殊的视频。视频中,他紧急呼吁尽可能多的外卖骑手,尤其是目前那些还在跑单的外卖骑手,组建一个“跑腿小哥联盟”。不限制平台,在完成平台下达的任务后,尽可能多的帮助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他也特别强调,那些需要买烟、酒等非必需品的暂时不回复,因为他们需要帮助急缺生活物资的人,尤其是老人买药等急需物资。


视频发布后,很快便引起不少市民的共鸣。有网友私信他,表示会帮忙扩散;有网友申请,能否作为志愿者加入进来;还有更多的,是那些来自于市民们的求助信息,每条都牵动人心。


崔斌在普陀区的饿了么配送站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外卖小哥了,但是就是在今年,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职业被市民迫切需要着。


“这次疫情,我也在家中封闭隔离六天时间了,而且我们小区也有确诊病例。我在3月份还在坚持送外卖,后来一方面是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另外也是商家都关门了,没有什么单子可以接。”崔斌回忆,让他决定去发动这个“跑腿小哥联盟”的原因,是因为那段时间收到了太多的私信。“他们都很着急,急得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于是他想了一整宿,早上一起来,突然想到,自己本身就认识很多配送的骑手,虽然绝大部分都被封控在家里了,但是总归还有一些骑手可以接单。于是,他就想,能不能发动一下各个小区的外卖小哥。通过抖音,让更多人看到,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需求。


上海让山区青年看到希望


上海封控期间,有大批为市民在大街小巷奔波的外卖小哥,但有这样发起联盟想法的,只有崔斌一人,这与他之前的职业经历分不开。


“我是一名90后,从老家山西阳泉来到上海,已经十年了。如今选择做外卖员,是因为这份工作完全靠自己努力就行,之前做生意赔了几十万,往事不提了。”


虽然嘴上念着不提,但崔斌对于十年前来上海的那个日子,却始终记忆犹新。“2012年12月23日,记得太清楚了,来了上海一开始没找到工作,全身上下只剩三块八,买个包子还记得当时老阿姨说不收北方的毛毛钱,”他告诉记者,来上海的理由也简单,“网吧里面玩游戏的时候看到招工广告,来上海之前我在济南,餐厅服务员一个月1300元,看到上海电子厂一个月3500元,”他说,“心动了呗,想着大城市能多赚点钱。”


上海的确让这个小地方来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崔斌如愿进了电子厂,又碰巧遇上厂里缺管理,“领导当着我们的面说我缺助手、缺管理,你们觉得自己能管理人员的过来找我,我就去了,”三天时间,他就做上了分组长,一个月做了组长,半年做了资深组长,一年做了课长,在那个五湖四海年轻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电子厂,崔斌呆了2年3个月。


但就在同事们觉得他“稳”了的时候,崔斌选择了离职。原因是电子厂对于晋升人员设置了地域局限,“到现在10年了,大陆员工做到最高的职位才是部长,年薪20万。”从小山村一步步走出来的年轻人,当时的想法只是想多赚点钱。一则房产地产经纪人的招工广告吸引住了他,上面写着月入20万,他心动了。


“如果不是自己后来‘飘’了,我应该还是一名中介。”崔斌主攻商业地产,他回忆,入行时抓住了上海房产市场高峰时的尾巴,入行5个月后,他就做到了商用部销冠,一季度“租赁+买卖”收佣46万,到手27.8万。那是他收入最高的一个季度,做房产中介的那三年,他存了160多万。


职业转型免不了心态调整


崔斌的身上有很强的意志力,他喜欢把一件事做精,这是同龄人中很可贵的品质。比如对于一个从小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在大城市没有站稳脚跟的情况下,他卖出去的每一套房子,背后都有他固执的坚持。“勤能补拙,我比较喜欢来回跑,所以当时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把上海商圈的写字楼公寓几乎都走遍了。等自己了解这些楼盘的信息才开始正式做经理人。”


然而人生有巅峰就有谷底,身在巅峰不做作,崔斌回想,那时的自己并没有做到。“心大,有点钱飘了,后来电子厂的同事说缺人,让我帮忙招几个人,招一个人有2000多的利润。结果我发动朋友一个月招了50多个人。突然觉得人力这行很吃香,也很赚钱,就转行了。干了两个月自己开了一个人力资源公司,结果急功近利,亏得血本无归。”


为了能赚点快钱,再把外债还请,崔斌开始了送外卖。在他印象里,送外卖比较自由,多劳多得,于是决定就先做这一行了。


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外卖员是一个并不算体面的工作,当时的崔斌也难免这样想。“心里落差真的挺大的,当时都不敢跟亲人朋友说。”


从房产销冠,到老板,再到送外卖,崔斌直言,自己是在一次次委屈中体会到这个职业的艰辛。“有一次送外卖,商家忘记放筷子了,我外卖箱平时有备筷子,赶紧给客户送上去一双,结果客户打电话给我一通骂,然后还给我一个差评,打平台客服投诉我。当时真的一万个委屈。”不过心态总归是要自己慢慢调整。


任何职业都有成长的价值


送外卖让崔斌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坦言,自己从最初的浮躁,到现在看待事情可以很细致得去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


“好多人说送外卖的都很着急,其实不是这样的。优秀的外卖员都有很好的逻辑梳理能力。他们在接到第一单甚至第十几单的时候能够很快的平复内心,然后做出用时最短路线最佳的送餐规划。这跟平时工作生活中对周边环境的记忆是分不开的。”他说自己现在就有这种习惯,走过哪些地方吃过什么餐厅,会下意识的记住路线及商家出餐的速度,因为这样能让他更加顺利得完成工作。


崔斌觉得,自己做过的工作中,外卖员这个职业最锻炼一个人的自律性、意志力,以及吃苦耐劳,而让他真正体会到职业价值感的,是在疫情封控的这两个月里。“当时发起那个联盟后,我还创立一个粉丝群,发完视频后,我一直没有休息。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私信我。”


如今,崔斌已经做到了站长,用他的话说,可以接触到这一行业更深层的事务,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他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一行业的思考,“如果整个行业不再这么‘内卷’,外卖员有五险一金的话,这个职业可以长期稳定的做下去。”



也许对于崔斌而言,往事不想再提,但未来仍然可期。闲暇之余,他还在经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他说:“我很喜欢这些年在上海奋斗的日子。我爱上海,上海是努力者、奋斗者的天堂,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付出,就一定有收获。这是我真真切切切的感受。”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动时评|勇于尝试,笑渡难关

新东方双语直播带货“火出圈”,教...

人社部回应劳动者不愿当工人:完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