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今年的上海应届生有些特殊。他们在关键的找工作阶段,遭遇了新冠疫情,部分毕业生的求职之路变得坎坷了起来。
特殊就业季,稳就业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花更大的力气,把服务做深做细。每一次成功推荐学子上岗的背后,都凝聚着更多的努力。
近日,记者从杨浦区就促中心了解到,该区出台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服务举措,以实名服务为支撑,锁定4320名地区重点服务大学生清单,实名帮扶、包人包干、一人一档,让每一位有求职欲望的年轻人都能实现就业梦想。
援助员“刷抖音”开拓岗位
这些天,殷行街道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邹逸俊有点“忙”。闲暇时间,也要拿起手机“刷”起小视频。不过,他并非上班“摸鱼”,而是在“抖音”等平台上寻找一个个适合应届大学生的岗位。
“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不是甘愿宅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去匹配。”邹逸俊负责的是整个街道今年所有应届生的就业帮扶,几个月跟踪摸底调查下来,这是他最大的感受。
记者拿到了目前殷行街道暂时未就业的大学生名单,让人有些惊讶的是,这些学子并非各方面条件很差,其中有些是名校毕业,有的专业也不错,有的实习经历非常丰富……但他们都因为种种“错配”的原因,导致了“慢就业”。
小李毕业于二本院校的金融专业,在校期间有三份实习经历,分别是知名互联网共享单车企业的社群运营、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猎头助理和一家期货公司的党建办工作人员。
“她的心气比较高,投递简历的用人单位却往往将其拒之门外。”邹逸俊告诉记者,分析下来,除了小李自身要求之外,她的这三份看似“豪华”但实际“相差甚远”的实习经历,反而成为了阻碍其求职之路的障碍。
“首先,就得告诉她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邹逸俊表示,小李在谈到对未来求职的方向时表现出迟疑,不想草率地正式开始一份全职。当下大学生慢就业、缓就业的现象在她身上得窥一斑。经过指导,她发现了自己对行政文员工作有浓厚兴趣,于是明确了自身的求职方向。
然而,方向确定了,要推荐一个合适的岗位也是个难题。“这些年轻人毕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对岗位也是有着底线思维。”邹逸俊表示,几次推荐“看不上”后,他想到了拓展思路,“能不能借助新兴互联网平台试一试?”
于是,邹逸俊通过“刷抖音”不断搜寻,与相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动联系,还真的寻觅到了一份世界500强企业的行政岗位,争取到了面试机会,“我们专门为小李安排了面试技巧提升课程,帮助她克服紧张不安的情绪,适应真实面试的场景,最终她脱颖而出。”
这,只是基层一名普通就业帮扶人员的努力。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以来,杨浦人社部门地毯式推进两轮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对象从杨浦户籍应届毕业生延展至居住在杨浦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继而再锁定4320名地区重点服务大学生清单,实名帮扶、包人包干、一人一档。通过深挖需求形成画像、定期流转落实服务。
“排摸一定要底数清,沟通一定要需求明。”杨浦区就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要求,每一位名单上的对象要完成百分百联络,同时力推一次职业指导,三次岗位推荐,一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从而助推这些大学生都能走上工作岗位。
12个微信群使得就业不孤单
“大量岗位释放,请注意查收”、“又有一场线上招聘会即将开启”、“XX同学成功通过面试上岗,让我们为他祝贺”……
就业路上,应届生从来就不该是“孤勇者”,特别是对于那些求职不顺畅的学子来说,更应获得“朋友圈”的鼓励与“点赞”,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勇气。
12个街道建立的应届大学生就业服务微信群、人社部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一网通办预约职业指导平台、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乐业梦空间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汇聚在一起,成为杨浦就业服务的“社交圈”。
在群中,有基层的就业帮扶工作人员、有首席职业指导师、有就促中心等相关职能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小到“简历怎么写”,大到“应届生能享受哪些就业补贴”政策,只要提出来,都会第一时间有专人应答。
“相比与过去传统的打电话、上门,微信群的形式更为活泼,沟通的氛围也更佳,年轻人的接受程度也更高。”杨浦区就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在于,“群”必须“活”起来,“主角”不能一声不响。
为此,一个个求职中相同的处境、类似的经历、不同的困惑成为大学生就业微话题的“引子”,在求职大学生间、在大学生与地区就业服务队伍间每日传递,沟通共享。同时,杨浦在就业服务上更加持了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地区启航导师、双指导咨询师等,面向地区求职群体开展包括一对一、就业沙龙、职业指导授课等各种形式的服务,提升地区职业指导效能。
直播带岗帮助应届生“突围”
除了就业指导,线上求职渠道始终不停。“周周招聘会”、“14天直播带岗”、“1+12线下岗位对接会”……一场又一场的“短快优”招聘会,让应届生不会无的放矢。
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杨浦“周周招聘会”共计开设5场,58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287个,就业职位1563个,收到简历数307份,意向录用43人。“1+12线下岗位对接会”召开两期,共推出了68个岗位,招聘人数214人。此外,还推出国家消防员、12315话务员等,目前各街道共推荐近百人次。
除此之外,杨浦还将组织4家地区优质互联网企业通过上海人社抖音号、视频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型直播带岗活动,共计97个互联网+职位虚位以待。
杨浦区就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打造自主化、渠道化、集中化的招聘特色之余,更重视的是拆解岗位、细说岗位,现身说法谈岗位,给予大学生充沛的信息量去认知和抉择,使其尽快“突围”。
杨浦还推出了“打造我的2022”小课式巡演2.0活动,充分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岗位解析+潜力探索+岗位推介+求职适配”的课程结构,推进“一月一街道,一月一岗位”。目前已开展6期,线上线下服务2668人次。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的百名专家更为高校毕业生集中性提供“每人1小时,公益接力100小时”线上咨询就业指导服务,截止8月下旬,共开设13场预约位,11名专家参与,完成一对一指导5场。
除此之外,杨浦还集合各业务条口,在招商引资和服务重点企业中深挖就业潜力,打造“岗位资源供应链+官方发布平台链+无缝衔接匹配链”。目前全区已归集各类企业16家,98个岗位,257个职位。
多渠道让学子就业“破圈”
当前,结构性矛盾依然是就业的主要矛盾。社会提供的岗位并不少,但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之所以往往找不到工作,除了少数“眼高”之外,“手低”恐怕是大多数人的“症结”所在。但这些大学生心中也“有苦难言”,谁不想让自己的简历充满吸引力,可没有机会、少有平台,他们也很无奈。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这些年轻人到一线去锻炼下呢?今年,杨浦区推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的政策宣讲和各类就业指导的系列课程,加持上海市青年就业见习的推进,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见习、优先推荐岗位。尤其是部分事业单位的见习岗位,更是成为了年轻人争抢的对象。
“2020年6月时,杨浦就在全市率先推出人口普查数据员见习岗位,有效解决了疫情冲击下社区青年就业难问题。”杨浦区就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最基层的多岗位实践,为学子们尽快脱去稚气,补上短板。政府帮一把,就业困难大学生脚下就有了“台阶”,就能“够”得着一份工作。数据显示,已有多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经推荐成功参加就业见习。
除此之外,杨浦从今年6月为地区高校大学生送上一封《杨浦高校应届生求职指引公开信》以来,相继分享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宝典,制作分发杨浦就业服务宣传小折页,更以乐业梦空间微信公众号、B站等作为杨浦就业服务宣传主阵地和重要窗口,与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互为补充,积极发挥“灵活、快捷、及时”等优势,培育就业宣传“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