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已累计17万余名家政从业人员“持证上门”。目前,上海“家政平台”升级后,实现了数据互连互通,雇主通过扫描家政员的随申码,即可查询到其备案的基础信息。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目前上海家政服务的发展仍存在不足,为推动上海家政服务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市商务委组织建设了全市统一的上海家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家政平台”),与“一网通办”“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归集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服务和评价信息以及信用信息,并依法为公众提供查询等公共服务。
同时,基于随申办市民云等终端,积极拓展家政人员电子上门证应用功能,通过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的方式,实现家政人员“一人一证”、“上门亮证-雇主扫码-评价”全流程闭环功能,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展示更多实时信用信息,推动家政机构及时办证、家政人员主动亮证,引导用户积极核证、查验信息,推动家政行业线上线下的充分融合。
截至目前,上海“家政平台”初步形成了1000余家企业和30余万家政人员的数据档案,累计为21.6万余人次,提供130.3万余次的行业信息查询服务。其中,已累计500多家企业、17万余名家政从业人员参加持证上门服务,实现了全市16个行政区的全覆盖。
据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披露,目前,上海“家政平台”升级后,雇主通过扫描家政员的随申码,即可查询到其备案的基础信息。这也意味着,家政员持证上门时,雇主可用手机“扫码查询”。
给予明确的职业发展预期
据悉,市商务委以赋能促发展、监管促规范为立法思路,牵头制定并实施了《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家政条例》),并建设了全市统一的监管平台,为规范我市家政服务平台提供法律和技术支撑。
市商务委还制定了《上海市家政服务管理平台信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平台信息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家政上门服务证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上门证管理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修订了《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0版)》,强化对家政服务人员等的管理和服务,完善家政服务人员等的信息备案流程,力争实现家政服务行为的全流程、闭环监管。
推进家政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表示,根据《家政条例》规定,在上海从事家政服务的市场主体,应依据《平台信息管理办法》、《上门证管理办法》等要求,通过“家政平台”进行家政企业(机构)备案,为家政服务人员进行信息备案并办理电子上门服务证,定期上传合同、评价等业务信息,保持现有存量信息的动态更新,确保平台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鲜活性。